这话一处,在场的大臣们,都忍不住的轻颤。
然后低着头,目光悄然的望向了一旁的张居正。
这就是张居正说的?
陛下性格随和?
极易相处?
好家伙!
在场的大臣直接好家伙!
要不是知道张居正的文采和能力,在场众人都要怀疑张居正当初那状元是不是真像那严嵩说的那样,是靠暗箱操作得来的了。
朱允熥这一开口,就直接一把刀架在了大家伙的脖子上。
就这还叫性格随和!?
就这还叫极易相处!?
众臣们嘴角抽了抽,张居正是不是对性格随后,极易相处这两个词有什么误解?
不过,毕竟朱允熥还在训话当中,在场众臣自然不敢多有动作,只是在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众臣的反应自然也在朱允熥的预料之中,淡淡的笑了笑,朱允熥倒是没有说些什么。
望着台下众臣,皆是手持玉笏,低着头没有说话。
沉默片刻,朱允熥眉头一挑,突然是站了起来。
在场众臣心头一惊,连忙是弯腰,脑袋愈加的低了下去。
随后,朱允熥朝着一旁的魏忠贤招了招手。
魏忠贤心领神会,在朱允熥招手的那一瞬间,便是从怀中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名册。
双手捧住,恭敬的递到了朱允熥的面前。
朱允熥把名册拿到手上,细细的端详着。
那名册之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今朝官员名录。
朱允熥眯着眼睛,嘴角露出笑意。
再越过殿上众臣,望向更遥远的殿外。
龙椅居高临下,此时殿外朝阳初升,几缕曙光将天边的云彩都是染成了一片的血红。
改朝换代,总要流几次血的。
朱允熥依旧是笑着,不过那笑容之中已经多出了几分冷意。
目光扭转,朱允熥再次将目光放在了殿上的大臣身上。
紫,红,绿三色,交相辉映。
而大臣们依旧是双手持玉笏,低着头站在原地,等待着朱允熥的开口。
终于,朱允熥右手一摊,缓缓的将受众的名册展开。
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的,皆是当朝官员的名录。
“方才朕也说了,吾等今日上朝,不谈国事。”朱允熥依旧是笑着,不过那笑容随着语气一样,慢慢的变冷:“今日,我们只做一件事,点名!”
一语之后,漫长寂静。
此时的南京城明明酷暑将至,但是在这一刻众臣竟然是觉得来到了寒冬腊月,瞬间如坠冰窖。
点名?
朱允熥当真是为了点名吗?
在场的众臣知道,这位新上位的皇帝陛下,要开始清剿了。
不少大臣们冷汗直冒,将脑袋埋得是更死了。
而朱允熥知道他们的感受,却并不会去在乎。
目光流转,轻轻的来到了名册之上。
于此同时,口中一阵轻呼传来:“刑部尚书,侯泰。”
朱允熥只是轻轻的一声,声音却仿佛是针扎一般直直的刺进了侯泰的耳中。
山岳般的压力袭来,让身着紫色斗牛服的侯泰身体轻轻一颤,随后连忙是地下头去,拱手道:“臣在!”
朱允熥微抬头,望向须发皆白却依旧精神矍铄的侯泰,冷冽的目光稍缓,笑容也变得缓和不好,轻轻点头:“很好。”
随后,朱允熥便移开了目光。
“呼!”
侯泰抬起头来,不由得深呼一口气。
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已经是冷汗遍布,浸透了身上的斗牛服。
他从来未曾想到,朱允熥只是轻轻一句,便给了自己如同山岳般的压力,
多少年未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了?
侯泰不由得有些恍惚,反正已经禅位的朱允炆从来都没有给到过侯泰这样的感受。
恐怕,是有五年以前了吧?
明明,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还只是什么都没做。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侯泰的脑海中,朱允熥的身影已经和记忆中的那个伟岸的身影慢慢的重合起来。
洪武帝吗?
侯泰低着头,不由得眼眶一红。
而这边,朱允熥依旧继续着。
众臣们就好像一群后世的小学生,乖乖的在接受着朱允熥这个老石的点名。
“吏部尚书,张紞。”
“臣,臣在!”
“魏国公,徐辉祖。”
“臣在!”
“开国公,常升。”
“臣在!”
...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97810_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