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来往1920做买卖,我成了大佬

第55章 民国之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上午的遭遇让她有点不开心,下午的反转,就让她感觉特别解气。

易先生的文章被编辑如此推崇,她也非常开心。

“哦,哪还不错。”

易天阳淡淡回应,这在他预料之中。

“这还只是不错啊!您知道他们给出的稿费是多少吗?”

李清如故意停顿,引得旁边的老钱和周姐他们,也是一脸好奇。

看到周围人的目光,李清如骄傲的说道:

“千字一元两角!易先生这一次的稿子有三万五千多字,一共有四十多银元的稿酬呢!”

说着,林清如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将布包打开。

里面满满登登的几十个银元,还有几个银角。

老钱他们几人长吸了口凉气。

李清如一直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大家,就是想要看他们惊讶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易天阳也笑了笑。

如今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稿费一般是千字一元到三元,想周先生那样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五元,甚至六元。

但那时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的稿酬普遍要低些。

易天阳对稿酬价格并不是很看重。

他发表文章主要是为了刷声望,稿酬那点钱,他看不在眼里。

所以对于稿酬的事情,他都直接交给李清如,压根都没有过问稿酬的事情。

李妈喃喃道:

“易先生好像才几天时间,写的稿子就能赚这么多钱,果然还是读书人厉害。”

她的感慨不奇怪。

民国就是一个畸形的时代。

涌现了无数学着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

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

普通黄包车夫,累死累活一整天,可能也就赚个几毛一块。

易天阳随便写个几千字的文章,就够黄包车夫忙乎半个月的。

一块大洋价值多大?

此时天津的大米,4-5分钱一斤。

而大学讲师,一个月工资100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

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了易先生,何先生说请您尽快将后面的书稿给他们。他们说看看明天的发现,如果可以的话,打算以后每一刊都要加上一整章的《射雕》。”

易天阳点了点头。

这不是什么难事。

《津门晚报》是周刊,也就是一个星期只要将三万字的稿子交给他们就行。

对于现在易天阳谢字速度,也就是几小时的事。

李子仕坐在旁边,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问易天阳:

“易先生,不知道您现在还收不收古玩了,今天又两人找我询问此事,他们是有东西想要出手。”

“收,只要有好东西。”

易天阳已经从之前宗长厚的东西里,尝到甜头,此事怎么能放过。

李子仕听了易天阳的话,立即出门去了。

不一会,带回来两个人。

一见到这两个人,易天阳不禁皱了皱眉头,又是两个老烟鬼。

这两人,一老一少。

通过介绍,易天阳也知道了,那个年轻点的,老子是个落败的乡绅,姓戴。年长的那位,却是从北平跑到津门来享受的皇族遗老。

这个时候的北平,不算太平,虽然帝制已被推翻,但是小皇帝的威信,还是有的。

小皇帝有复辟之心,对皇族遗老的规矩很严。

一些早已放弃复辟之心的,有些受不了这样的管理,跑到津门来。现在的津门和上海,是全国的大都市,花花之地。

那年长的人,身形枯槁,看来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但还是没有忘记大烟。

没了烟钱,就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变卖一些,充当烟资。

此时易天阳在津门的名声已经不错,很多人也知道易先生喜欢收集古玩,而且给的价钱比当铺的要高,很多人已经拾掇着,主动的找上门来了。

老先生带的两样东西,用盒子装的,都不小。

老者一一打开。

易天阳看了一眼,有一个东西他认识,是个玉如意。

通体乳白,上面还雕刻着花纹和文字。

另一个盒子里,是一个灰不溜秋的,像是个小盘子一样的东西。

………………

求鲜花!求评价票!求一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902300_5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