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朝中还有几家能臣,什么司吏校尉袁绍,骁骑校尉曹操,大司徒王允,中书令卢植,长使蔡邕等等这些人,对董卓的暴行十分愤慨!
其中单说这个曹操,乃是沛国谯郡人,表字孟德小名阿瞒,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来过继给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费亭侯曹腾为养子,并改姓曹以便继承侯爵;因此后来都说曹操是宦官后代,他自幼熟读兵书,晓通武略,可称文武双全,打小儿就表现出机智警敏、有胆有识的雄杰本色!
年少时候他也曾游荡无度、桀骜不羁,干过不少荒唐事儿,曾经假装中风骗过亲叔和爹爹,跟袁绍一道儿抢过新娘,更是擅闯权势显赫的大宦官张让府第游乐玩耍,并能舞着双戟全身而退;别看这些看似儿戏的故事,这里头也能看出曹操这个人从小就有心机,而且有勇有谋,因此被桥玄、许劭等当世名人看做天下奇才,治乱能臣!
曹操二十岁就被举为孝廉,后不久又被任命为洛阳北都尉,当上了京城治安官后的曹操一改往日作风,他声明禁令、严肃法纪,上任伊始就用五色棒活活打死了违反禁令的太监大总管蹇硕的叔父,京洛震动,自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等到镇压黄巾的时候,他又被任命为骑都尉,率领精兵协助皇甫嵩、朱隽镇压剿叛,立下战功无数!起义平定后被升为济南国相,又干了一些打击豪强、除恶去秽的大事。
后来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起来;直到汉灵帝建西园军,置八大校尉之时,曹操又被重新任命为典军校尉,再次出山;这时侯曹操已经三十四岁了,当时最大的愿望是能当上征西将军,顶多再封个一家公侯,这辈子也就心满意足了,岂知天意弄人,你越不想多得,老天爷还偏偏给你重任!
如今魔王董卓专权暴虐,曹操心中不忿,于是暗藏了一口吹毛断发的宝刀,名曰七星,前去刺杀董卓,也是董卓命不该绝,从床侧铜衣镜中发现曹操拔刀在手,大声喝止,曹操随机应变,谎称献刀,这才得以脱身董府,连夜奔出洛阳,逃到了陈留郡,募乡勇,招义兵,又暗中与朝中袁绍联络,这就要起兵讨贼!
袁绍之前因汉少帝废立之事也已与董卓闹翻,怕他杀害,也找机会逃出洛阳,来到了勃海郡,袁家世代在朝为官,号称四代三公,那家底可太厚实了,袁氏门生故吏更是遍布天下,影响力忒大啦!加上袁绍本人也算文武双全,颇具英雄之气,喜爱结交当时上层社会的名流志士,天下豪杰多有景仰其名者。接到曹操书信后也是义愤填膺,于是于初平元年(190)正月,在渤海起兵,自号车骑将军,同时向各州郡发出了讨董檄文!
袁、曹两家这么一扯义旗要讨伐董卓,天下为之震动!一时间士无贵贱争赴其庭,天下群豪也纷纷起兵响应,没过多久十万里神州大地上可就起了一十八镇诸侯反王!
哪十八镇啊?第一镇,后将军汝南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南阳太守任雄。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再加上陈留的曹操,共计是十八路诸侯。(删去原著中的刘岱这一路,加入了南阳太守任雄,任雄这一路自然要带着咱的书胆人物张青及其手下好汉,另改原著中的南阳太守袁术为汝南太守)各路人马约定初平元年二月初二于盟津会师,共谋伐董大事!
到了这一天,除了西凉侯马腾路远道险阻未至以外,十七路诸侯是齐至盟津,有的带兵五,六万,有的带个两、三万,各路人马凑在一起足有五十余万!于盟津各自安营下寨,光这军营连起来就有上百里,一望无际,旗幡招展,可谓声势浩大!曹操亲自主持盟会,杀牛宰马、牵羊担酒,摆下筵席迎请各路英雄;众人歃血为盟,一致推举袁绍为盟主,约定三日后于盟津军校场内驻台拜帅,到时候挑旗祭天,誓师宣誓,共讨国贼!
到了三日后这天巳时前后,各路人马在执旗官的引领下,一个个顶盔贯甲,昂首挺胸,齐刷刷开进了校军场内,嚯!这下人可海了去了,但见兵层层,甲层层,称得起兵似兵山,将似将海,刀枪似麦穗,剑戟如柴蓬,光闪闪夺人二目,冷森森耀人胆寒,俗话说“兵够一万,无边无沿;兵够十万,地皮压颤;兵够百万,连天不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54375/203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