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还得亏董卓手里的一支私人部曲,叫飞熊军。董卓这人怎么险恶咱先不说,他也爱才啊!平时特别喜欢结交豪侠义士,对这些人他是仗义施财、厚养敬重,因此也网罗了不少的猛士异人,组建了这支飞熊军,那可都是他的心腹,为他可以连命不要,这些人还给董卓起了个 “健侠”的美称,可见他在当时还是有市场的,有人捧他!
飞熊军的领军大将名叫华雄,擅使一口斩马大刀,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时率领将士们拼死奋战,刚好队伍里头还有八百钩镰枪拐子队,这会儿可起作用了,铁钩饶锁钩倒了铁甲马一片,到这儿才算顶住了铁骑兵的冲锋,两军短兵相接,展开了近距离的肉搏,乱砍乱杀,混作一团!
这场厮杀!真是:马从人旁过去,枪由肋下飞来,逢着刀砍肩削背,遇着矛破腹流红,强敌交兵实可丧,抛盔弃甲见闻王;冒烟突火寻归路,失志丢魂觅故乡;多少英雄忘故里,几多将士阵中亡;可怜今日兵和将,遍地尸骸在道旁,十分的惨烈!
那么两军混战,怎么看谁胜谁劣呢?古时候是看双方的号旗,号旗向前推进,代表着取胜,号旗倒退,这便是失利;这时候就见战场上西羌联军的青色、黑色狼旗屡战屡进、势如破竹,而汉军的赤红色旗幡则是节节败退,各处败军挟着红旗都向中军靠拢,而西羌军的二龙出水阵势渐渐收拢,慢慢形成了包围之势,情势岌岌可危!
就在这紧要关头!只听战场的西北角“咚嗒!咚咚咚咚。。”跟放爆竹一般,一阵炮火连天,紧跟就见烟尘滚起,遮天盖地,随后嘈嚷声愈来愈大,正是刀光戟影由西至,遍地兵山向东来!彷佛无限兵马来到!
来的是哪路呢?原来正是并州刺史丁原率领中军大队----八万并州狼骑兵杀到了!丁原的这支队伍,是由在和匈奴、鲜卑等胡族的长年作战中取得胜利,收降、改编的异族兵将,再加上从汉人中挑选出的精勇猛士混编而成,他们所乘马匹,都是巨头大蹄的匈奴马,身材略矮,虽不及西凉马高大,但是体能充沛耐力持久,机动力强大;加上并州骑兵长期受到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熏陶,其作战的风格也渐渐与北方匈奴、鲜卑诸多异部狼族的骑兵十分相近,也都十分擅长骑射,每名骑士都配备强弓硬弩、刀鋋矛剑,沙场之上是近则刀劈剑砍,远则以弓矢射之,十万“控弦之士”在草原上飞奔骑射,来去自如,令人望尘莫及;因此渐渐得了这么个“并州狼骑”的外号!西凉铁骑善治兵器而不擅骑射,有良马而好冲阵,长枪铁马,所向披靡,可一旦遇到行动如风,擅长骑射远战的狼骑兵,可就要吃大亏喽!
且说丁原统领狼骑兵杀到,这会儿见羌汉两军正混战在一处,一琢磨我这儿要是一声令下,十万硬弓万箭齐射,自己人也得遭殃啊!干脆我迂回到敌军身后,杀他个出其不意!
想到这儿一挥帅旗示意身旁的临战指挥使,怎么还有临阵指挥使呢?原来丁原虽为大帅,其实是个花架子,要论统军才能,他自然不济,还好这位有自知之明,设了这么一个临时职位,战时由张辽、高顺两员大将实际指挥部队,这二位都堪称帅才,什么攻杀战守、逗引埋伏、兵书战策,可谓无所不精。打仗时我为主帅,他俩指挥,等仗一打完这个职位就调销,兵权还归我,这是丁原老头子的心眼儿。
此时二人见帅旗摇动,马上挥动手中令旗,号令三军,兵随将领草随风;这二位带出的队伍真可谓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就见军中旗幡哗啦啦。。有条不紊的分列排开,全军由来时的“二龙出水风雷突击阵”骤然变成了“一字长蛇飓风袭掩阵”!
自古这排兵布阵,富有万种变化,可谓两仪四象变化万千,征途阵法奥妙无穷,各军主帅在排兵布阵上也是各有不同,而且都有奇招;并州军的阵法操练一直由张辽、高顺负责,二人对阵法颇有研究,九军八阵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更是在天长日久的实战揣摩中把长蛇阵运转演变成了十套阵式,头一式,就是一字长蛇飓风袭掩阵,讲究轻骑兵从侧翼后方出其不意的突袭驰射,犹如毒蛇侧首,冷不丁攻击敌人的弱点要害!
大阵一变,并州十万轻骑兵齐撒丝缰,跃马急驰,哗哗哗哒哒哒。。。震得山河日月为之动容变色,不多会儿大队人马就到了西羌军侧后方大约四、五百步的地方,这会儿稍稍稍稍放慢了马度,全军弓箭上弦,强弩支好,又行进了大约两百步。主将张辽、高顺率先对准敌军方向射出两只了响箭,这响箭即是军令,只要响箭射出,众骑兵必须将手中的箭,射向响箭的方向,这是效仿当年匈奴一代天骄冒顿单于训练骑兵马上弛射之法:正所谓鸣镝所指,万箭齐发!
响箭一出,紧跟着万千箭弩犹如飞蝗一般,只听“呜。。。”一声沉闷的巨响,几万支狼牙箭呼啸起来如同轰炸机起飞那动静儿相仿!这一字长蛇阵能最大的将部队散排开来,便于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54375/202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