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91从芯开始

第211章 贵是唯一的问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Level Cell。它一个单元中只有0和1两种变化,只能存储1bit的数据。

    它的优点是快? 稳定性好,寿命长——理论上可以达到十万次完全擦写的寿命。

    但确点也很明显? 容量低? 成本高。在后世? 能用到它的场景只有极端环境下的工业领域和其他不计成本的领域。

    然而,成本向来是阻止一种科技产品普及的最大拦路石,也是最容易被搞定的拦路石。

    于是几年后,Intel就搞定了新的架构,MLC——Multi Level Cell。

    相比SLC,它的每个cell单元能存储2bit信息。

    相应的,它的制程就更复杂,同时可靠性也读写速度也降低了,使用寿命更是以指数方式下降。

    但就算如此,它的价格依旧略显昂贵,并未给闪存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普及。

    真正让闪存普及的,其实是TLC——Trinary Level Cell,翻译过来就是三重单元。

    它每个cell单元能存储3bit信息,需要更复杂的制程和电压控制。

    缺点一如既往。

    然而,它却是让闪存走进千家万户的绝对功臣。

    以至于,到了后面还诞生了QLC——每个cell单元能存储4bit信息,容量更大,但更慢,寿命更短,但成本也能压缩到更低。

    并且,来自后世的苏远山知道,在闪存产品的发展过程中,闪存的架构只是制约产品读写速度的因素之一,甚至都不是最大的因素。

    最大的因素其实是数据传输的接口协议标准,其次主控芯片和相关技术,最后才轮得到架构。

    就像即将诞生的USB1.0协议,虽然在远芯和星海的倡议下,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方案,全速状态下也只有48Mbps的传输速率——这已经是历史上12Mbps的四倍了。

    在这种协议下,就算你用最牛逼的主控芯片和最牛逼的闪存颗粒,它也慢。

    因此,闪存的未来,还得靠协议,主控,颗粒架构,这三方面来同时推进。

    ……

    苏远山这次过来,主要便是要给老李这边指出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把单层结构变成多层,这样就可以在单位面积上堆尽可能多的晶体管。

    第二个方向自然便是MLC了。

    很凑巧,这两个方向的相关基础技术和原理……苏远山都了解。

    但烦躁的是,他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巧妙地引导李明柳他们往正确的路上走。

    正如他对他的师兄们的态度一样,李明柳他们也是远芯得基石,是有大用途的。除非万不得已,苏远山是不可能亲自抛出方案,然后等着这些人给自己鼓掌的。

    那样对远芯没有任何好处。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s://www.vbiquge.com/98_98121/474949.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xbiqug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