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谈是先接到诏书再接到他爹的信的。
这封诏书还不是给他, 或者确切一点说并不是完全给他的,是给他和刘苦两个人。
主体还是刘苦,刘谈在听说刘彻给刘苦下了一诏书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刘苦现在才多大啊,无论刘彻让他作什他都没能力去做, 最后还是刘谈去收拾烂摊子。
但诏书都下了, 刘彻也没跟他商议, 之前刘谈甚至没有听到风声。
在打开诏书的那一刻,刘谈真的是眼前一黑——刘彻封刘苦为燕王。
说实话, 在刘彻的儿子里面, 刘苦大概是最早被封王的。
其他儿子哪怕也是很小年纪就被赶跑, 实际上也都六七岁才封王,很多封王也不是当时就让他们去了封地。
而到了刘苦这里, 其实也是让刘苦不必着急就藩, 依旧养在刘谈这里,刘谈作为兄长……暂代燕王之职,帮助打理燕地。
刘谈看完之后就开始对着舆图发呆。
陆悬坐在他旁边比划了一, 不由得蹙眉说道:“这……如今大汉近半国土在你手里,陛到底是怎么想的?”
刘谈呆滞说道:“也很想知道。”
果按照后世的地图来看的话,这一片大概也就是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
然而今的大汉……对青藏高原没兴趣, 西域不属于版图之内, 岭南属于遥领, 实际上也不完全算拥有主权的国土, 这加加减减下来, 可不就是……大汉一半国土都在刘谈手里了。
其实当初刘彻就曾经动过想要把燕国给他的念头,当然刘彻的目的不在于让他将燕国建设好,目的是守好边境线。
至少自从卫霍去世后,刘彻已经找不到第二个让他放心将那么长的边境线交出去的人了。
当时刘谈以封地太大不合适为由拒绝了, 甚至还拉着刘据帮他说话,顺便暗示了一丞相,让丞相也帮忙打消皇帝的念头。
结果兜兜转转过来,刘彻到底还是将燕国那一片交给了他。
事实证明,刘彻下定决心的事情,无论是谁劝说都没用,除非实在没有实现的条件。
但刘谈还是打算挣扎一,直接给刘彻写了一封奏疏——写信是不行了,写信刘彻这个大猪蹄子完全可以当看不见。
虽然奏疏他也能压来,但至少其他人会知道北境王上了奏疏拒绝。
刘谈拒绝也是有理由的,首先一条就是没听说过一个诸侯王暂领另一个诸侯王的封地的,其次就是大汉的诸侯王又没有实权,他自己这是特殊,燕国那边只要选出一个靠谱的国相就可以总理一切,根本不需要诸侯王。
其他诸侯国现在不都是这样吗?
刘谈写完之后又给刘据写了一封信,分愤怒地表示为什不拦着啊,他一回来就要处理那么多事情,现在再来个燕国,他怕是要英年早逝!
然后刘谈的奏疏就被刘彻给打了回来。
刘彻十分淡定地表示他做的事情没有前例的多了,现在他们就可以作为后世之法,什前例,前例也都是先人做出来的,他现在要这做又怎么着?
刘谈:……
行吧,这很野猪。
至于第二个问题,让燕国国相全权处理整个诸侯国的事物……这个要求分合情合理,至少在刘谈看来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到了野猪那里就是——你只想收钱不想负责?
刘谈:???
收钱?谁收钱啊,税收也是给刘苦的啊,他又没打算动刘苦的钱!他养刘苦都是用自己的钱好嘛。
刘谈气鼓鼓的,觉得他爹越来越不讲道理。
等他分生气的拿出刘据的信一看,现这信的确是刘据写的,但估计也是受了刘彻的指使。
前提就是之前燕国那边的边境出现了很多问题,自从北境国这边的边境进出都十分严格,战略物资不给运输之后,大部分人都开始从燕国那边走。
导致燕国边境城池今真的是鱼龙混杂,别说什治安了,当地百姓想要安安静静过日子都难,杀人越货的事情时有生,到现在那些想要平静过日子的百姓都已经搬走,那些城池基本上剩下的都是逞凶斗狠作奸犯科之人。
为这一份混乱,匈奴也开始在那边布局。
刘谈的北境国看管已经很严格,但也架不住匈奴早就开始在这边埋线。
北境国都能抓到细作,就更别说燕国了。
之前刘彻也派了很多人整治那边,但问题在于那些城池并不属于一个郡,郡守与郡守之间立场或许是一致的,但是他们的想法不一致,导致实行的政策也不一样。
哪怕就算是刘彻规定死了让他们怎么做,而这些人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个人有个人的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统一,每个城池都有漏洞,哪怕城池不行,城池与城池之间的大片荒地也拦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com/174/174661/67162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