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幼有些奇怪:“殿下这说的是哪里话?殿下年幼,比不过烈侯和景桓侯不是正常的吗?算是景桓侯封狼居胥之时已经十七岁,殿下才十五呢,等到殿下十七说不定还能封……封虎居胥呢!”
刘谈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我可真是谢谢你我这么有信心啊。
一旁的符渔说道:“如今长安城中的少年郎无及得上殿下半分,公孙五娘喜欢殿下是正常。”
刘谈说道:“不,我怕失望。”
岑幼遮嘴笑道:“殿下这么患得患失,难不成是喜欢上了公孙五娘?”
刘谈:我好绝望。
觉唯一的路被堵死了,算他跟公孙五娘摊牌似乎没什么用了,不管公孙五娘在家里是否受宠,都无法左右公孙贺的想法。
刘谈思索,公孙贺当丞相的时候都不情不愿,说不定他不想跟皇室有所牵扯呢?
要知道汉朝的诸侯王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老实,直接造反的,造反未遂的数都数不过来。
这要是被牵连了,可能是夷三族的节奏啊。
刘谈决定去找公孙贺谈谈,结大朝会的时候,刘谈远远的看到公孙贺身边围着一群正在恭喜他。
女儿被选为皇子妃,的确值得恭喜。
刘谈观察了一下公孙贺的表情,绝望的发现公孙贺脸上喜气洋洋,他还不是装的,是真的高兴啊,比之前他当丞相时候的无可恋简直可以说是判若两!
刘谈将话全部咽回了肚子里,可怜他见到公孙贺还要表现的有礼又矜持。
他想了想,现在只有以年纪还小,想要过两年成亲这样的理由才能拖一拖了。
唔,公孙五娘应该年纪不大吧?他今年十五,不知道公孙五娘今年多大,想必年纪不大,所以最好拖一拖。
刘谈虽然想着这些,精力还是转移到了朝政上面。
因为这个时候主要议题是议论陆悬的待遇。
直到站在朝堂上,刘谈才发现大家的讨论点居然还在要不要给陆悬封王!
甚至不支持封王的多,理由是大汉不封异姓王!
不过不支持的多没用,这一部分都是没什么实权,并且只会死扣规矩的种。
从刘彻到三公九卿,大家的想法都是倾于封王,毕竟家好好的王当着,到了大汉变成了侯爵,这落差太大了一点。
可这个例的确不好开,所以给陆悬封王要什么样的仪式?待遇要什么样?封地在哪里?
刘谈听他们说的越听越脑壳痛,觉得大家的思维似乎都被框住了。
每当有提出可以给好一点的待遇然又被反驳之,刘谈想说话。
是他又觉得这样的场合好像轮不到他这个年纪的来议论朝政,于是表现出来是他的坐秤上仿佛有刺一样,时不时想动一动。
刘彻早注意到了刘谈总是欲言又止,一开始他以为刘谈是想替陆悬说话,毕竟他跟陆悬关系好是真的,陆悬还是他亲带回来的,总会有点不一样的情。
是随着讨论深入,他发现刘谈的表情越来越不好形容,如非要说的话,脸上仿佛写了四个字——不忍直视。
到了这个程度,刘彻很奇怪刘谈到底想说什么。
所以再问题又一次僵持住之,他直接点名:“刘谈,你去了一趟西域,想必小乌孙加熟悉一些,你来说说。”
所有的目光都转移到了刘谈脸上,不过他们看上去没指望刘谈真的说出什么来。
刘谈站起来着刘彻行礼说道:“父皇,依儿臣所想小昆弥是必须要封王的,家本是乌孙王,算没有大汉的册封是,若是封侯反而像是不重视乌孙一般,到时候若是激起愤怒之心,怕是要弄巧成拙。”
公孙贺眼角余光看到御使大夫似乎跃跃欲试想要说什么,赶忙开口说道:“殿下既然同意封王,想必知道这中困难重重,并非一纸册封可解决的。”
刘谈知道公孙贺这是在帮忙,有他说话,他算想要反驳只能暂时咽了下去。
是以他着公孙贺笑了笑说道:“这个我有想过,诸位似乎都进入了一个误区,册封为王,必须给他一个封地吗?”
“嗯?”刘彻听忽然脑中闪过一丝灵光,他十分兴趣的坐直身体说道:“来,说清楚。”
刘谈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乌孙虽然投靠大汉,因为地处偏远,所以实际上他们还是需要治,乌孙相当于是乌孙王的封地,又哪里还需要给他别的封地?大汉不乌孙征收赋税已经算是优待。”
刘据没忍住说道:“既然如此,乌孙依附又有何意义?”
合着除了一个名头什么都没有啊。
刘谈纠结了一下还是说道:“是有意义的,若是乌孙受到侵略,大汉完全可以名正言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com/174/174661/6580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