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珉起被拍到和少时组合在一起,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那个时候,他因为也姓崔,就被解释为少时组合里崔秀殷的哥哥。后来景秀妍退团,他才从绯闻里彻底脱身。
教室里几位眼尖的学生趁机拍下了林允尔的表情,又拍下了崔珉起讲课的照片,立马就开始和一些网站的编辑开始谈价钱。
崔珉起对此浑然不知,他只是上完了课,陪着自己的老师吃了个饭,在饭桌上,季唯劝他再考虑考虑要不要留校任教,还夸他的讲课很有感染力。不过崔珉起都拒绝了。吃完饭,陪着自己的老师聊聊天,崔珉起返回了李秉奇的别墅,坐在电脑前开始构思自己的节目。
在此之前,他还不忘给铁面无私的邱师姐打了个电话,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想要说服自己的这位师姐,可并不容易。崔珉起见过几次自己的师姐,很独立强势的一个事业型女性。能在四十六岁就成为华夏首屈一指的魔都电视台的副台长兼制作总监,自身的能力自然不遑多让。
他的这位师姐是跟随自己的老师最早的一位学生。那个时候的季唯,不仅是一位老师,也在魔都电视台担任制作人。在她收下诞生了一些划时代的节目和电视剧,比如专门讲女性的电视节目《妇女能半边天》,讲述华夏历史的电视剧《开放1979》,《相聚80年代》,《岁月1997》,大型历史史诗电视剧《三国谋》,《大汉武帝》等等,都创下了惊人的收视率。这些节目里,都能看到自己这位师姐的身影。她不是想崔珉起这样纯粹的科班出身,除了跟着季唯学习,自己的刻苦努力也是个今日的成就分不开的。
如今的时代变了,那些壮举已经再难以复制。在坐拥十几亿人口的华夏,现在能有一部电视剧收视率能上百分之一,就已经算是口碑剧,良心剧。能超过百分之五,那就是匠心大制作!若是能超过百分之十,就是国民大剧。如今的统计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一部电视剧的成功,往往分为电视端,网端和媒体端。电视剧端只是是电视的收视率,网端指的是网络播放量。媒体端则指的是媒体的热度。这三个分级,分别涵盖了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轻人。
老年人喜欢看电视,中年人和年轻人喜欢上网。这样的评价,很客观公正。
崔珉起的这个节目,准备取名字叫做《我家的冰箱》。要面对的观看对象,是15到35岁的年轻群体。毕竟年纪大了,会追星的人还是少数,这些人是不会关心偶像家中的冰箱里到底有什么的。
因此,他的节目的定位,就是瞄准了网络端。至于电视端,崔珉起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百分之一的收视率。
节目规划是一季十二期,每期四位嘉宾。一共算下来是四十八位嘉宾。这四十八为嘉宾,不能全部都是大咖,以崔珉起的人脉还真找不到那么多人。但也不能全是些小鱼小虾。
至于其他的,崔言都在自己的节目企划书里写的详细清楚,自己的师姐邱淑敏看了,就会很直观的了解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
和自己师姐约定的时间是三日后的中午,崔珉起准备良久,十一点时就已经来到了东江大厦楼底下。
东江大厦就是魔都电视台的办公大楼!这是一栋综合楼,集办公,采集,录制,演播等一系列功能为一体的大楼。
两人约在楼下的一家咖啡厅里见面。
崔珉起今天穿的很正式,他穿着浅色的西服,头发也精心打理过。这位师姐比较看中这些,崔珉起投其所好而已。
到了十一点四十五分,邱淑敏准时走了出来,崔珉起连忙迎了过去。
“邱师姐,好久不见!”
邱淑敏看着眼前的崔珉起,修长的身材,精练的打扮,让她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走吧,咖啡厅里说。”
两人进了咖啡厅,点了咖啡,邱淑敏开门见山的问道:“说吧,找我什么事情?”
于是崔珉起把自己此行的目的简单的和邱淑敏聊了聊。
“企划案呢,给我看看!”
崔珉起从自己的包中取出企划案,递给了邱淑敏。
邱淑敏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翻看着崔珉起带来的企划案。她时而眉头苏展,时而眉头轻皱。
崔珉起则忐忑不安的等着邱淑敏的最后答案。
短短的企划案,邱淑敏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花了半个小时。最后她把企划案放在了自己面前。
崔珉起正襟危坐,等待的自己师姐说话。
“想法不错,点子虽小,算得上新颖。我会给你去争取一个机会,成不成不敢保证!”
邱淑敏没有把话说死,但崔珉起心中大定!只要自己的师姐都肯答应帮这个忙,就证明这一个企划案确实是有可取之处,不算是垃圾。毕竟能入邱淑敏的法眼,多少还是有点东西的。
“谢谢师姐肯帮这个忙!”
邱淑敏说道:“这些话暂时先不要说,毕竟制作一个节目并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80193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