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喋血缅北

楔子(3)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时间转眼到了民国36年,即公元1947年的清明节。

昆明五华山旁的逼死坡上,竖立着一块两米高的石碑。夜幕下孤独的石碑,在朦胧的月光中显得分外凄凉,靠近石碑能看清上面七个血红的字迹,“明永历帝殉国处”。

微风吹过,扬起黄纸焚烧过后的灰烬,漫天飞舞,石碑的周围本来就很荒凉,此时又增加了许多阴森恐怖的气氛。不远处的树林,枝叶在风的吹动下发出瑟瑟的抖动声,仿佛是有人在走动。

一个有着诡异传说的地方,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难免不令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更何况树林中此时真的还埋伏着人,一群身份不明的人。这些人已经在这里监视了五六天了,他们好像是在等什么人的出现。

人们的心理真是奇怪,似乎只有来到先帝的亡身之地祭奠,才能寄托哀思和情怀。靠近清明节的这些日子里,不断地有神秘的人来此焚香祭拜。虽然现在已经是民国时代,没有人再会理什么人来祭奠南明的亡帝,但是大多来拜祭的人还是保持着一贯的风俗,在夜间偷偷地来拜祭一下。

夜深人静的时候,十多匹快马呼啸而至,在距离石碑百米远的地方,冲在前面的人勒住缰绳,翻身下马。

后面的人纷纷跟随着从马背上一跃而下,各个身形敏捷矫健,一看就知道都是些身手不错的练家子。

留下两个人在原地看守马匹,其他人都跟着两个人的身后步行朝永历帝遇难处的石碑走去。

走在前面的是一男一女,俩人的年龄都在五十开外,如果在白天从他们外表就能看得出是久经风雨的人,俩人挽着手默默地向前走,步履稳健,亲密状态显是对患难与共的老夫妻。

在他们的后面是七八个身材魁梧的年轻人,这些人的腰间都斜插着双枪,全部是清一色的盒子炮,很显然是老夫妻的护卫。

一行人在石碑前站住脚,后面有人将提在手里的食盒放在石碑前,然后打开食盒盖,将祭品取出一一摆放好,随后向后退了几步。

七八个护卫呈半圆形站在中年夫妻的身后,看着前面的主人开始拜祭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隐藏在不远处树林里的人,在这些祭拜的神秘人刚到时就注意到了,他们显然就是在等这些人。

只听到有人在悄声下达命令,“准备行动,一定要活捉沐老头,其他人如果反抗格杀勿论。”

这个在石碑前拜祭的,被叫沐老头的人可是大有来头,此人是明朝开国元勋沐英的直系子孙沐岩。

沐英小时双亲亡故,明**朱元璋将他收为养子。沐英带兵南征,开拓边疆数千里,洪武十年被封为西平侯。因其平定云南有功,留守开发西南边陲,死后追封黔宁王。子孙世代镇守云南,承袭“黔国公”的爵位。

沐英身边有四个武艺高强的家将,分别姓刘白方苏,随沐英征战南北,他们的家人和后代也一直在沐王府中。

永历帝来到云南后,就受到黔国公的保护。后来贴身保护永历帝逃到缅甸的,就是沐英的后代子孙沐天波和四家将的后代,沐天波更是代主而死。当时满清开国不久,人们普遍怀念前明,特别是江湖人物,更将反清复明为己任,所以对沐家后人都十分敬重。

永历帝死后,黔国公的和四家将的后人都留在了缅北的大山丛林中,坚持反清复明的大业,发展至今成了一股实力雄厚的力量。

每年的清明节,黔国公的后人都会秘密回国,到逼死坡来拜祭永历帝,这已经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辛亥革命后,流落在境外的明朝后人,再也不用惧怕清廷的抓捕,所以每次回来凭吊先帝也不再提心吊胆。

但是这一次,沐岩没有想到却遇到了危险。就在黔国公夫妇俩俯身跪拜的时候,突然从暗处冲出来了数十人,荷枪实弹将他们团团包围住。

沐岩一生经历过无数次枪林弹雨,生死险境,泰山压顶都面不改色,所以面对强敌仍然镇定自若,不过他猜不出什么人会对他突然发难。

沐岩搀扶着妻子一同站起来,若无其事地用手掸了一下衣服上的尘土,然后**了一圈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17k.com/chapter/53372/1871268.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