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赴死易,从容就义难。”人都是一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在往前死后退亡的抉择时,必然选择拼死一博;而当陷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境地,被时间的分秒慢慢吞噬时,精神容易崩溃。故而有“战场上的英雄,监牢里的叛徒”这样的怪事。
抱着侥幸的心理,林亦斌带着贾纱红再次沿着山脚仔细寻找,连一个山洞、一条石缝也不放过,就这样转了二天,恁是找不到一个可通外面的山洞、一条可攀登的石缝,也找不到一丁点可以吃的东西。
二人疲惫的躺在湖边,手头的压缩饼干只剩下一块了,再怎么省也只够维持二人二天的生命。这块饼干是韩磊临走前悄悄留下来的,看着这块饼干,二人就想起了韩磊,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此时的韩磊,也刚走出长长的山洞,正在拼命的在找茅草根呢。这块饼干勾起了林亦斌无穷遐想,祖辈的期望,父母的屈死,自己的努力,二天后一切都将化成泡影,就这么束手待毙了?不!林亦斌在绝望中依然没有放弃。他坐起了身子,看见贾妙红已睡着了,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只见她仰卧在湖边的沙地上,消瘦而黝黑的脸,不再闪烁青春女子应有的光泽,一条脚浸泡湖水里,还时不时的抽动着。
林亦斌怕她的脚浸在水中会得病,于是过去想帮她把脚拉上来,这一拉,却见湖面上窜出几条小鱼,转眼又钻入水中,只在平静的湖面上留下一圈圈涟漪。
“鱼!有鱼!”林亦斌兴奋得叫了了起来,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贾妙红被林亦斌的叫声惊醒,睁开眼茫然地望着林亦斌发呆。
“鱼?什么鱼呀?在那里?”贾妙红问。
“就在你脚上。”林亦斌口不择言的说。
贾妙红看着自己的脚,怎么也找不到鱼的影子。林亦斌这时才回过神来,将刚才的发现说了,让贾妙红重新将脚放入湖水中。果然,不长时间,贾妙红感觉到了有什么东西在啄她的脚。往湖中仔细看去,才看见原来真的是有鱼。就是一路上他们在“银鱼潭”捉到过的那种,只因为这鱼通体基本透明,而且又小,所以在岸上很难发现它。其实那天贾妙红潜入水中就发现这湖中也有鱼,当时也告诉过大家,只是这几天大家徘徊在生死之间,都已昏了头,才忘了此事;再加上这鱼长得既小又透明,不易被发觉,所以才给遗忘了。
有鱼是一回事,能不能抓到又是一回事。
林亦斌试着用手去抓,但试了几次都无功而返。在水中,鱼儿就象是在天堂,灵巧溜滑,正所谓“如鱼得水”,凭着空手看来是难以成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有米了还怕煮不出饭来?林亦斌想了一回,到山脚下采来许多细小的藤蔓,他要用它来编一个渔网。花很大心思编好后,贾纱红看了发笑:“这是什么玩意儿呀?象篮子不象篮子,象网又不是张网。”
这是用细藤条编成的一米见方的一张网,四个角各系上了一根长的藤条,这四根藤条聚拢到一起倒真有点象一个篮子。林亦斌也不答理,让贾妙红在湖边的一块大石块上坐下,将“网”在水中铺好,让贾妙红的脚放在网的上面,自己两只手分别拎住网的二个角。
不长时间,还真有鱼过来了,也许鱼儿们认为贾妙红的脚是天上掉下来的美餐,就游过来拼命的啄她的脚。
林亦斌看看时机成熟,就轻轻地收起了网。第一次两人配合的还不好,林亦斌收网的时候,贾妙红没有及时收起脚,这一不协调就把鱼儿惊了,结果这第一网只打到了一条鱼。随着两人配合的熟练,网上来的鱼渐渐多了起来,一个下午,两人居然打了二、三十条鱼,算算晚饭够应付了,这才“收网”停捕。
这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二人吃得津津有味,这是几天来吃得最好的一顿。贾妙红细细品味着滋味,眉飞色舞地啧啧有声,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而林亦斌紧锁的眉头也稍舒展了些。
此后几天里,两人就以打鱼为生,虽然饼干早已吃完,能打到的鱼也时多时少,但还不至于饿死。林亦斌担忧找不到出路将迟早会困死在这里,所以拼命储备鱼干。另外,接连而至的阵雨预示着雨季将要到来,雨季过后将是冬天,这也是林亦斌担心的又一个问题,到时候,温度和食物都将是他们生存的大敌。不过,林亦斌并没有把这份忧虑告诉给贾妙红,他知道,就算说了,也只是徒增一个人的心事,于事无补。与其如此,还不如自己一个人清楚为好。
终于有一天,一场暴雨从山上冲下来无数的沙土,使原本清澈的湖水变得浑浊不堪,贾妙红的脚放到水里再也起不到鱼饵的作用,因为湖水浑浊,鱼儿在水里也看不清东西。
接下来,又是连续几天下雨,两人忍着饥饿,躲在山洞里,等待着风雨的过去。
风停了,雨歇了,太阳在云层中又露出了笑脸,二人走出阴冷的山洞,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着久违了的阳光下,但湖水依然浑浊。
林亦斌明白,这是风雨中的简短停歇,更大、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