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赵括,绝不前往长平

第三十三章 理想国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三十三章理想国

还有这样的地方么?

怎么可能有。

有哪个国家会为一群最底层的流民或奴隶,盖房子,分田地,在没有粮食的时候有可能要供养他们一年多的时间?

没有。

现场的众人联想了一下赵括所说的场景,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斯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他。

“我听闻您这里现在至少有十万人口,照这个趋势下去将来会更多,您靠什么供养那么多的人呢?”

赵括自信的看着他,笑道:“从我开始建造扬威城开始到现在,已经存储了三十万人一年的口粮,后续将会更多,我现在担心的是人不够多,而不是担心粮食不够。”

众人听了神色巨震,怎么可能这么多?

虽然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因为耕牛和耕具的发展应用,已经比春秋时高出了几倍,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低产量的时代。

可供三十万人一年的粮食是个什么概念,长平的赵军人数也就三十万的样子,虽然他们是士卒消耗比普通人更大一些,但是仍然可以从这里看出三十万人一年口粮的庞大数字。

见众人神情有些恍惚,赵括又笑道:“不要和补给赵国那三十万大军相比,赵国税收支出的大头永远都是贵族功勋,如果你们将这三年赵王赏赐的钱财算算,未必不能供给一年前线的粮草,况且赵国缺粮那是缺少劳动力造成的,本质上和这里不一样。”

环视一周,见众人仍然有些迷糊,他继续道:“括攻匈奴,不说粮食,获牛羊马匹二十余万,你们觉得只是这些牲畜,单纯只是吃的话,可以吃多久?而且这还不是全部。

我在被赵王封在此地后,就派人去各国购粮,我刚才说的也只是粮食的现在储备,如今还有源源不断的粮食在路上朝着北地而来?”

众人听明白了,赵括攻下这里后,还没等赵括将所有的战利品梳理完,赵王就抛开他了,结果他就将这些东西留着自用。

而且在听到赵王不让自己回赵国之后,就开始让人购置粮食。

他们不得不承认,赵括不管是眼光,手段都属于一流,唯一疑惑的就是赵括那里来的钱去购置粮食?

这是一个谜,不过也没人傻呵呵的直接问出口。

荀子所有所思的看了他一会,问道:“那您想要将这里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赵括像是陷入了沉思当中,过了好一会,才笑道:“可能我说出来你们会觉得有些虚无缥缈,但是我想将这里打造成一个老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依的理想国度,他们从小可以读书识字,有理想抱负、有一技之长。不用为吃喝烦恼,不用担心恶人在这里会得到包庇,不用担心自己的家园有一天会被外人摧毁。”

赵括的一番话让现场彻底沉寂了,不少人神色复杂的看着他,犹豫着要不要马上离去。

赵括的话听着好像不难,但是做起来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这绝对是一个天马想空的想法。

再有抱负的人也不敢说,能完成他说的这些中的一项?

更何况他说了这么多,要将一个地方构建成这样需要很多基础的提升。

老有所养、中有所为、少有所依,要有钱和粮吧?

恶人都会得到惩治要有完善的法度吧?

家园不担心被人践踏摧毁,那要有足以保护自己的力量吧?

在现如今这么一穷二白的地方,想做到其中哪一点容易?

都很难。

赵括想实践一些东西,想做一些事情,在这个世界他孤独了。

他需要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他需要荀子,荀子有才能么?

肯定是有的,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他怎么会是庸才,难道就没有人好奇,一个儒家人怎么教出两个法家的弟子?

在赵括看来,荀子这个人才是影响了两千年历史的真正圣人。

因为儒家不过就是荀子的外衣而已,实际上,他是一位标标准准的法家宗师。

从他宣扬的思想,和他秉持的精神内核中,都能看出,荀子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他就是“儒表法里”中四个字最好的诠释了。

可以说,他是继孟子之后,战国时期儒家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但是,身为儒家集大成者的荀子,他教出的两个亲传弟子韩非,李斯;后来却成了法家思想的贯彻者,这样的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究竟是李斯和韩非这两人是“逆徒”,后来逐渐的偏离了轨道,走了歪路;还是说,荀子压根就不是“儒家宗师”呢?

华夏千年的思想斗争,就是一场“儒法斗争”。

荀子,怎么可能教出两位思想和自己截然不同的徒弟呢?

这足以说明,荀子远远没有我们看起来的那么简单了。

试想一下,儒家和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不同是什么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69077_3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