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每一次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都要进行剧烈的斗争。每一条新法的施行,都伴随着无数血雨腥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无不如此。因此,要变法就必须得到最高权力的全力支持,否则不可能成功。
如果你不是皇帝而想改革成功,有且只有两条路可走:商鞅之路和张居正之路。
商鞅是找到了一个完全支持自己的明君,君臣联手来推行变法。
张居正是把皇帝当傀儡,自己掌握最高权力,然后再实施改革。
很显然,张居正这条路我是不能走的。所以我最担心崇祯不会像秦孝公支持商鞅那样支持我。但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有崇祯的支持,还有杨嗣昌的帮忙,大明朝应该不会亡了!
我深吸一口气,平息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整理好了思路,道:“增设财部、税部、商部等三部,需要大量的人才,当务之急是物色人才。”
崇祯道:“朕让吏部去召人。”
“皇上,吏部找的人恐怕用不了。吏部名单上的都是历界的进士举人,这些人写文章做学问没问题,但是让他们到银部来算账,就恐怕不行了。因此,臣建议立即举行一次考试,专为即将成立的三部选拔人才。这次开科与以往的不同,不考四书五经、程朱理学,也不考八股文,谁算账算得清楚明白、算盘打得又快又准,就录取谁到银部;懂得经商之道、了解天下商品分布的则录取到商部和税部。”
崇祯道:“议和成功之后就要成立三部了,现在才开科考试,还来得及吗?”
杨嗣昌道:“回皇上,现在开科还来得及,只不过范围会局限在京城附近的地区,能选拔到的人也不会很多。”
“能选到六七百人就够。到时候把这些人聚集在京,由臣和杨大人对其进行培训指导,然后就把他们散到两京一十三省的各大小城市,让他们自己筹建办公地方,让他们自己招人。以后再慢慢地把那些没能力的替换掉。”
杨嗣昌道:“如只需要六七百人的话,这场科考在京城举行就够了,京城的账房先生加起来不下五千,行商坐贾更是不计其数,挑五六百人出来不难。”
这杨嗣昌确实是个实干家,三言两语就说出了可行性方案。有这样的人帮忙,何愁大事不成?
“这具体实施,就拜托杨大人了!”
杨嗣昌道:“林大人与皇上只管运筹帷幄,具体实施,交给微臣去办即可。”
“皇上,杨大人,这三部的人才可以通过开科考试来招揽选拔,但有些人才就不能通过考试来招揽了,因为就算开科了他们未必会去参加考试。这些人就是能工巧匠。微臣建议,派人出去寻访,把全天下的能工巧匠都召到京城来,朝廷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安置这些人。”
崇祯听了开怀大笑,道:“林爱卿每出一策都让朕大开眼界,却不知把天下的能工巧匠汇集在京城是所谓何事?”
“谢皇上夸奖!有道是一人智短众人智长。民间多有高手匠人,可惜他们分散在各处,单独作战肯定难成大气候。因此,臣建议由朝廷出面把这些能工巧匠集中到京城之后再加以分类。例如,把那些做烟花爆竹的擅于玩弄火药的人集中在一起,朝廷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的职责就是一起研究火药,改良火药,制造威力更大的炮;让那些擅于制造机关的和擅于造火铳的群策群力,不断改良军中的火铳;那些擅于农桑的,则朝廷出钱出力配合他们,让他们不断改良品种和种植技术,并把优良的农桑加以推广。一旦做出了成绩,朝廷便对其加官进爵,赏赐重金。如有重大突破的,则给其高官厚禄和无上荣耀,并让其衣锦还乡,所得的荣耀不能比状元少。”
崇祯和杨嗣昌又是面面相觑。杨嗣昌道:“如此重视匠人的,古往今来从未有过。”
崇祯道:“这状元是读圣贤之书,乃圣人子弟,担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让匠人与之享受同等荣耀,是否会让天下学子骚然?”
哎,你崇祯虽然贵为皇帝,虽然聪明绝顶,只可惜少了几百年的见识和眼光,不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这些道理。
“皇上,治国安邦不能只靠圣贤之书。如果我明军中的火铳使用起来再方便一倍、大炮威力再大一倍、大炮射程再远五百步,那关外满人就不敢如此嚣张了。而这些,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力是绝对可以做到的。还有,现目前我军中的红衣大炮都是向红毛鬼买的,一门大炮动辄几千两银子,如果咱们自己造的话,几千两银子够造十几门了。花同样的钱,所得大炮是十几倍!请皇上试想,如果关宁防线上的红衣大炮是如今的十倍,他满人还敢进犯么?”
崇祯道:“爱卿所言极是,这匠人确实不可小觑。”
“在福建一带,有人从海外带回来一种农作物,当地人称为‘番薯’,这番薯耐干旱还产量高,如果能把番薯在陕西、河南等干旱地区种植,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52349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