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龙:我以武道叩天门

第十九章 北游边界,辽兵打草谷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十九章北游边界,辽兵打草谷

回到雪花山下后,姜玄也未第一时间开始他的江湖之旅,而是选择静修几日,盖因在与乔峰的切磋中颇有所悟,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总结、沉淀。

暴雨虽停,但接下来的五六天里小雨时有,好在持续时间都不长,直至第七日,才真正是艳阳高照,万里碧空如洗,一片云彩也无,炙烈的阳光带来的高温很快就驱散了几日前留下的阴寒湿气,烘干了泥泞大地。

正是出行的好天气!

恰巧姜玄结束静修,简单收拾了行李便即出发。此次他只带了些银钱和几件换洗衣物,至于蟒筋、蛇皮二物却是没有携带,而是藏在了某个地方。

此次行走江湖的第一站,他准备前往宋辽边境,见见北地风光,体会一番边境的残酷。他的修为颇高,武学也很强大,但再厉害的武学也需以血淬锋芒,方能更加得心应手!

半月之后。

雁门山,居“天下九塞”之首,从战国时赵武灵王起,历代都将此地看作战略要地。

雁门山属于恒山山脉,整条山脉横亘千数百里,万里长城的内长城(即秦长城)从阳方口以东,即沿恒山山势而东去,沿途关隘林立,雁门山上的雁门关是最为雄伟也最有传奇色彩的。明代乔宇曾说:“凡山西之关,四十有余,皆踞隘保固,而耸拔雄壮,则雁门为最”。

然而,很多人只闻雁门关而不知雁门山,殊不知雁门关也是因山而名!另外,雁门之名还有一个说法,便是因为雁门山与隆山两山对峙,形如闹门,每年大雁往飞其间,故称雁门。

雁门关,又称西烃关、西隆关、雁门塞,此地峰峦叠嶂,山崖陡峭,关墙雉堞密集,烽猴遥相呼应,更与诸多隘口连为一体,地势险要,为千古兵家必争之地!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自周而始,历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五代而至今宋,两千多年间,此地均为军事重地,历朝历代于此皆驻有重兵!

除了地理位置所与生俱来的巍峨险峻等重要性外,更有千年历史所赋予此地的厚重意义!

雁门关乃是宋辽边界雄关,亦是两国相争之地,此地附近,时常有辽兵出没,劫掠边民,此行为更是被称为“打草谷”。往往遇到辽兵打草谷,最悲惨的就是被掳掠的边民,因为辽兵小股部队劫掠,关内驻军又不敢轻易出动大军,以防敌人调虎离山,是以,被劫掠的边民几乎难有回归之日。

中原王朝不同于关外的游牧民族,大宋虽然富有,但军备松弛,战马稀缺,少有骑兵,即便边军不惧生死,但仅靠两条腿的步兵去战四条腿的骑兵,除非是有预谋的提前埋伏,否则想要追上骑兵绝对是不可能的!

雁门关是雄关不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这只能防御大队敌军,而敌人小股部队却不走雁门关,而通过一些山道小路便能突入边界进入宋境。

古代中原王朝的北方边民绝对是最悲惨的一群人,无论是外敌入侵也好,还是中原王朝更迭也罢,北方之地战事绝对是最多的,每有战起,便很可能是北方边民流泪又流血的开始!

春夏还好,一旦入秋,就在中原地区秋收时节,辽兵边境劫掠便时有发生,若是冬季遭遇雪灾,那很可能就不再是小股骑兵打草谷了,而是大举入侵,以中原王朝百姓之血来度过难关。

别看后世诸多民族共同构成了一个大家庭,但在古时这个生产力有限的冷兵器时代,中原百姓与草原之人的天性之差却分外明显。

中原百姓若遇到个什么灾荒饥荒的,只要还有一丝希望,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勤劳度过困难,实在没法子了才会成为流民,寄希望于官府予以帮助。这种内敛坚韧的性格以及农耕文明注定了他们不会主动攻击别人,他们爱好和平,希望稳定,以便安安心心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而草原民族却不同,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狼的血脉,生性凶残,不事农耕,即便是草原水草丰美,只要自己实力允许,那也可以肆意攻击劫掠中原,对他们而言,这是强大的体现,是长生天祝福的行为。而若是遇到水草不丰或者大灾大难,那更要去劫掠中原,因为这个时候中原就是能够让他们度过难关的肥肉!劫掠属性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站在雁门山上一处偏僻陡峭之地,姜玄感慨良多。

看着远处苍茫,感受着此地厚重的历史气息,他突然有作诗一首的冲动,不过张了张口却最终只是叹息了一声,却是自己根本没有那份诗词才情,倒是可以剽窃几首后世名家之作,但他又不屑为之。

“算了,不是这块料,这文人雅士不适合我!”

说是这么说,其实他心底是非常佩服和羡慕那些出口成章的文豪大牛的,因为这样的人吹起牛来分外有格调,便是一个十分平凡的山峰也能给夸成一个引人心向往之的仙境天宫,便是一个埋葬两头大雁的小土包也能写出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令人每每读之都为之震撼和倾倒……

姜玄三魂合一,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51843_20.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