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周荣便去了郭八任职了十多年的武馆,迂回地向武馆里的人了解郭八今天是否有来。
武馆里的一位师傅告知周荣——郭八已于昨天向武馆的馆长递交了请辞书,并结算清楚了薪资。
“他似乎是要远行的样子。”那位师傅不无遗憾道。
或许是不舍,那位师傅的目光里有眷恋。
周荣便问他是否和郭八的关系极好。
他笑笑说:“还行。”
“你知道他为何要忽然离开吗?”周荣问。
那位师傅摇头。
周荣又问:“离开前几天他在这里有何异常表现吗?”
那位师傅:“没有。”
周荣:“他平时和武馆里的谁关系最好?”
那位师傅想了想,摇头道:“他平时寡言少语,又不爱与谁套近乎,所以跟谁都走得不是很近。”
随即那位师傅又说:“唯一能让他愿意敞开心扉聊几句的就是馆长了。”
于是周荣又去找到武馆的馆长,向他了解郭八的情况。
馆长问:“你了解这些做什么?”
周荣答:“他是我最近结交的朋友。”
馆长:“他第一次来这里时是十一年前的冬天,戴着低檐帽,声音低沉、紧张,小心翼翼地问我这里是否在招武术老师,我说是,他就耍了一套剑法和一套棍法,我觉得他的武功不错,便招收了他。”
“他有说他来自哪里、先前做什么的吗?”周荣问。
“有。”馆长边答边起身到屋里去拿东西。
很快,他拿出一张纸给周荣看。
周荣一看,但见上面写了一个出生地址、几个家人的名字和两份他曾经干过的工作及工作所在地。
他出生在一个边远小山村,家人们现在皆已不在世,他先前干的那两份工作也都跟练武有关。
周荣将这份资料里的信息牢记在了心里,谢过馆长回了破庙。
要不要依着郭八留的这些资料去找一找、问一问呢?然而他这边又有任务在身,所以一时间也没个主意。
最后他决定给萧棣元写封信,问问他的看法,并在信里夹了一张郭八的画像。
萧棣元回信说他已经派出两人到京城来寻找郭八了,让周荣只管安心监视着丁安这边的情况即可。
周荣便放心了不少。
这日,周荣收到丁安的来信,丁安在信中表示那位贵妇人已经将近四个月没有来他家了。
“不知是怎么回事,她以前最多是隔三个月左右来一次的。我昨日里问了娘亲,娘亲也说不知原因,毕竟那贵妇人并没有捎话来说为何不来。”这是丁安信末说的话。
周荣看完信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最终,他提起笔回复道:“那么,作为受过那位贵妇人多年帮助之人,你应该主动给她去封信,问问她的近况。”
其它的话能不说就不说了。
次日,周荣将这封信交到了张远米粉铺。
张远米粉铺的老板张远与他是朋友,每次他来都会专门为他煮一锅瘦肉粥。
因为知道他吞咽困难,所以会把瘦肉剁成肉碎,把所有调料也切成粒状,再用慢火熬,因此熬出来的粥香入口即化、香甜可口。
周荣很喜欢喝他熬的粥,所以尽管吞咽非常的困难,他也会慢慢喝下两小碗才肯罢休。
告别前,张远上前来,看着日渐消瘦的周荣问:“你现在走路还像往常一样困难么?”
“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双腿有点沉,膝盖骨有点僵硬,其余没什么。”周荣感激地看着张远答道。
张远:“还是服用那个大夫给你开的药?”
周荣:“嗯,我想应该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我的病情了。”
张远点头,拍拍周荣的肩膀说:“保重。”
周荣点头,感慨道:“我会保重的。”又说,“年纪渐长才发现,身体才是最重要的。”
张远点头道:“是这个理。等你哪时身体好点了,我带你到飞流海的海边去走走,那里有一条美食街,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美食,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
周荣感激地道:“好。”
走出张远米粉铺时,周荣有一瞬间的头晕,因而感觉有些恍惚,看向前方熟悉的风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