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年少之青春少年时

上学前的准备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在过一周,我就要去上大学了,那是离家接近有800公里的地方,家里一致决定组成了10多人壮观的欢送队,只为把我平安的送到学校。这画面简直了,我的想象是:“老爸帮我拎着被子,老妈拉着行李箱,舅舅提着生活用品,爷爷奶奶拎着我最喜欢吃的零食,我像个甩手掌柜,大步的迈着步子向前走……”这样一拨人冲到宿舍里,会是什么感觉,我简直想都不敢想。

于是当我提出一人独自去学校报到的想法时,当场3秒内就被驳回了,他们则没有在理会我,而是讨论着要买些什么东西。我则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抓紧时间搜集资料准备“二辩”。过了接近3个小时后,我从大学生活的注意事项到与同学室友的友好相处,长篇轮廓,泛泛而谈,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着“大人们”进行了将近10多分钟论述。可结果,被“大人们”你一句,我一言,就把我问懵了,没坚持到三分钟我就败下阵来,我的“二辩”也就那样支离破碎了。

虽然我有点不甘心,但也能明白“大人们”的良苦用心,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无能。想想人家董存瑞18岁就参加了革命游击队,而我18岁,我甚至怀疑我要是流落街头,一定会被饿死的。就连我高中死党兼好友的林潇,今天打电话给我,炫耀着说,她独自一人去大学报完到,还在北京玩了几天,就是缺钱,让我在家好好的在当几天“小少爷”,别早早的出来受苦。瞧吧!这家伙的讽刺语气,口水都能上了天。不过,说真,这样平时一个外表看起来比林黛玉还娇喘微微的小女生,说实话,在我看了看她的动态照片后瞬间还是挺佩服她的。

仅对于大学报到这件事而言,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单孑独立的决心。于是我花了三天时间,拿出了比写高考作文还认真的态度,写了一篇从论述自立、自强、成长的手稿,将近一万字,以作为我“三辩”的基础材料。我把它当做是一场战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我甚至仔细回想过当初自己参加演讲比赛时表现出来的微表情,我绝不能放过任何一点细节。如若真的失败了,我也会像拿破仑一样选择褪去针尖的麦芒,这样反而从失败中变得更崇高些。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游说,加上了几句哀求的话语,我成功的把他们打动了,爷爷奶奶、姥姥姥泪流满面的抱着我说:“我的好孙儿,长大了。”

那一刻,我也觉得我长大了,真的。不然也说不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男儿立身须自强”类似的伟话,虽然是背的。

在充分了解到学校的各种信息后,全家人还是认真的理了理关系网,最终舅舅还是让表姐找到她同学的三姑的妹妹,正好是跟我同一所大学,今年她刚好大四,委托她去机场接我,然后在把我安全的送到学校,这样一家人勉强才稍稍放心。为此,我并没有反对,总之不是一大群人去就好,其实在我心里,我也没多大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全家把准备的东西全部放在客厅里,仍旧还在仔细的想着缺什么。

“妈耶!这是去逃难么!”

我惊呆了,光被子就有2套,什么毛毯、卫生纸、一山丘零食、洗脸盆(还带按摩功能的)……

我依稀还记得几条预防新生入学被坑准则,是几天前唯一看过的。

“行李、生活用品之类到学校后买,要不然一个人真带不走。”

“噢,也是的……”

于是我挑选着收拾行李,收了2套衣服,2双鞋子,背包背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拎了拎行李箱,轻松的有些惬意,当我得意洋洋的宣告结束时。我老妈,打开行李箱往里面硬生生的塞了一件大棉袄,秋裤、睡衣之类的一系列东西也在奶奶的授意下一同塞了进去。

一句“听妈妈的话没错”,让我无力反驳,这句话一直是我妈的必杀技,偶尔也能听到老爸模仿一下。真想不通要去的是南方城市,听说那边冬天是座不会下雪的春城,带大棉袄有用么?有,那是锻炼我的力气。

在说到大学的生活费,家里一致决定每月5000,可一旁的表姐气的直跺脚:“我那时才3000块,给多了。”

舅舅:“那是几年前了,男孩子吃的多,穿衣比较费,多给点也合适。”

表姐一脸黑线:“……”

就这样,老爸看在第一次上大学的份上,当着家人的面连同生活费给了一万,私底下又从他那可怜的私房钱里转了给我一万,还约定好,不许第三个人知道,殊不知老妈也是跟老爸一样的套路。这样零零散散的算起来,外加各种亲戚的一起,我的银行卡余额居然久违的突破了6位数,而且后面的尾数还不小,我突然变得“壕无人性”了。

其实比起独立,其实我更想摘掉“妈宝男”的帽子,因为余瑶瑶一个月前告诉我,说她不喜欢整天躺在妈妈怀里的“乖乖男”,为此连面都没跟我见,草草的在微信里就跟我分了手,我自认为我是在这段感情里被伤的最深的人。

因此,我故意模仿了偶像剧比较狗血的桥段,想用一场苦肉计来挽回我这段扑朔迷离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38077_2.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