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的几日,李世民忙于政务,并未前往韩家庄,但是他对韩伯却始终念念不忘。
不过韩家庄却发生了大事。
不速之客已经闯入了韩秋的院落里。
五十多个身穿衙役服饰的人,手里拿着收购粮食的斗和秤。
“圣旨收粮,每家每户只留一石口粮,其他粮食,全部入库!”
韩秋走出茅草屋,看着进入院落里收粮的这些衙役。
“只留一石口粮?这是谁规定的?一户纳粮两分税,最多纳粮八斗半……你们这是要收多少粮?”
“没办法,今年是饥荒之年,非常之年,非常办法!进屋搬粮。”
韩秋看着这些闯进院子的收粮官兵,几乎如土匪一般。
“你们是长安粮署的官兵?”
“没错!长安粮署!”
韩秋点点头,没有阻止他们,既然他们想死,那老天爷也拦不住他们,今天他们抢的是杀头粮!
本来就是大灾之年,从上至下都十分紧张,长安城里多少双眼睛盯着,长安粮署如此做,用不了几天,就有朝堂大员知晓。
这是顶风作案啊。
“老朽劝你们一句,放下手中的粮食,去劝说你们的长官,否则的话,人头不保!”
韩秋的话音刚落,几名官差已经来到了韩秋的面前:“老家伙,看你老迈,不给你上枷锁,否则治你一个阻碍收粮的死罪!”
韩秋笑了,轻轻的摇了摇头,不再言语,几个官差看着韩秋的笑,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押走!必须法办你!”一名官差头头下令,将韩秋押出了院落。
“好!老朽也正想去往一趟长安城!”
韩秋要去长安城走一遭,他要指着帝国右相杜如晦的鼻子问他:“老子教你治国的本事,就是让你这么治理国家的吗!啊!”
“你把本事学成了,做到了帝国右相的位置,就是这么纵容长安粮署收粮吗?”
……
韩家庄外,负责押粮的官员异常兴奋。
押粮是个肥缺,一场秋收下来,最少能贪四五百石的粮食。
今年灾荒,粮食的价格翻了一倍,这要是多贪墨一些,一年就赚足了。
这位押粮的官员名叫长孙齐,长孙无忌的侄子,他做的这个押粮官,也是叔叔给找的门路,毕竟他的叔叔是吏部尚书,管的就是官员调动。
今天他来韩家庄收粮,竟然发现韩家庄的粮食爆仓,这下逮到了一条肥鱼。
正当押粮官长孙齐兴奋的时候,有四五个押粮衙役押着一个老朽来到了他的面前,其中一名押粮的衙役说道:“大人,有个老家伙咬文嚼字,质问粮税,已经被我们抓了起来。”
韩秋看着粮署长史长孙齐,声音不紧不慢的说道:“你啊,大祸临头了!”
韩秋气定神闲,甚至想看着这个押粮小官的惶恐,若是他知道了他现在关押的人是杜如晦的授业恩师,不知道该是何等神情?
再不济的话,韩秋把鬼神方天画戟取出,杀出生天!
都不是什么大事!
长孙齐转头看了韩秋一眼,他对韩秋的话,根本不放在心上,他是粮署长史,朝廷命官,而且背后有长孙无忌这棵大树,怎么可能有大祸?
“押走,押走!别在这里耽误收粮!”
“是!”
一众衙役押着一个老人离开了韩家庄,关进了大牢。
收粮的衙役们赶着马车在韩家庄内大批大批的运粮,谁敢拦着,直接关起来。
韩秋曾经居住的茅草屋空荡荡了,书案与交椅东倒西歪,笔墨纸砚洒落一地,地上全是衙役留下的脚印,韩秋被关进了运粮的大牢之中,罪责:违背圣旨,阻挠收粮,当斩!
……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府邸。
被皇帝授予赈灾总督职位的长孙无忌,十分风光。
贞观三年,幽州大旱,粮食的价格水涨船高,去年的时候,一贯钱能买五石粮,现在幽州一贯钱只能买到两石粮。
越是大灾之年,商人和官员更能捞钱。
长孙无忌不是一个贪墨之官,但是长孙无忌的身后有着大家族,长孙家族还等待着他来发扬光大。
所以,有的时候,他也需要给门人弟子指一条明路。
这不是贪墨,这只是给门人弟子铺路。
长孙无忌正在府内收拾行装的时候,有长孙家族的后生探望长孙无忌,并为长孙无忌送行。
其中有户部侍郎长孙有熊,有长安粮仓史长孙俊等人。
这些人都是长孙无忌的子侄,在长孙无忌有意的铺路之下,这些子侄已经入朝为官,至于科举,那是寒门的晋升门路,大氏族的家族子弟,无须科举!
他们天生就能继承高官厚禄与爵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43719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