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次日杨指挥使派人携带了五百刀枪到刘家村交易,因为正是灾荒之年,村民多逃难外地,所以也没有什么闲人打搅,正遂了刘昌的愿。
刘昌当场清点完毕,发现刀枪各有二百多把,便付给了杨雄的管家就是当日那个王二,刘昌足足给了他七八百两银子,给的他好不心痛,可是为了自己的军队他也只好忍了。
光阴飞逝、岁月如梭,刘昌在刘家村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随着北方局势的动荡,闯贼步步向京师紧逼,前线败退下来的官兵越来越多,只是无人在意。
刘昌就趁着这个机会大肆招募他们,这些可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在刘昌眼里比银子还要珍贵。他对于这些人向来是来者不拒,也不问之前做过什么,来了就让他们当小军官,帮着训练这些壮丁。
十几天过去了,刘昌既招募了一二百溃兵、逃兵,又收编了近千流民,这还是仅仅在凤阳地界上,他不敢越界跑到外地去,万一被当地官员误会就不好了。
刘昌的空间里也产出了六百多石的粮食,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多,也不过是堪堪够吃罢了,所以他一狠心又掏了一千两银子,把空间的耕地扩大了一百亩,这下子十三四天就能产米足足一千三百石左右。
说句不夸张的话,刘昌要是现在不养着这批人的话,他到哪里,哪里就不会出现饥荒,因为种田空间实在太能产粮了。
可惜刘昌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作物,还有土豆、玉米、红薯,如果让他找到土豆并且在自己的空间里种植的话,刘昌估计自己空间的粮食产量瞬间就能够翻几番,不过那些兵营里的人就要吃不太好吃的土豆了。
随着人数的增加,刘昌把溃兵和壮丁混编,形成了一种老带新的局面,这是他前世从网上学来的,他听说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部队的战斗力,还可以兼带着训练新兵,只不过这个比例他掌握不好,还是胡乱来的。
既然有这么多人了,刘昌也准备把架子摊大,自己手上的兵丁有六七百,辅兵有三百多,随营妇孺也有将近二百,这可是一千多人啊。
要是照顾不好的话很容易就会出事,因此刘昌把那些战兵编做两个营,六个百人队,还有一个亲卫队。
营自然和后世满清还有皿国一样都是五百人上下。
而那些辅兵则仿照战兵的编制,不过因为人数不足,所以刘昌先设了一个营,剩下的编制等着慢慢补充。
随营妇孺则是不动,无论以后来多少人,刘昌都准备叫随营妇孺,不给他们什么编制,不过有一些像户籍似的管理方式,搞了些保长、甲长,不过这不是他为了搞恐怖统治,而是为了到时候发粮方便,总不能还一窝蜂乱抢吧,否则多拿了刘昌都不知道。
编制搞定了,刘昌的兵看上去也有一支军队的样子了,人们也都努力地操练,乐意听刘昌的指挥,毕竟,让麾下随便吃精米的队伍在这十七世纪还没有谁见过呢。
刘昌看自己身边的人越聚越多,生活垃圾也多的很,把刘家村的环境都给破坏了,虽然这个时代的人没有这个意识,可是刘昌却不乐意。
再加上部队需要发展,刘昌觉得自己手上这千把人还是太少了,拿出去根本不够看,他想着只有两三万人才行,才有资本参与进去拥立福王,让马士英高看自己一眼,这样自己才有登上明末政治舞台的机会。
好在现在才三月初三,刘昌的时间还有两个月,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毕竟他只是想凑人头,装样子,从来没有想过打仗这种事。
而且他觉得这种样子货,拿把刀刷两下的军队就够了,那宁南候左良玉的二三十万大军估计也是这路货色,至于明朝北方的正规军,那些边军、五军营什么的在刘昌看来也就那样。
明末是一个比烂的时代,堂堂边军连野蛮人,那些建州女者都打不过,最多欺负下像刘昌似的农民军罢了。
所以刘昌很是放心。
为了迅速扩大军队的规模,他派刘六统领一营兵马,往北面珠城、怀远一带招募流民、溃兵、逃兵,哪里距离位于淮河南岸,离中原非常的近,难民。逃兵更多,不过也更危险,谁知道闯军什么时候会过来呢。
只有刘昌知道,这时候闯军都云集到了京师,很快就要攻破京师,逼得崇祯上吊了。
而王大则被刘昌派过去带领辅兵,在凤阳府境内四处招募流民,刘昌还放话说,就算是山贼来了也要。
他们就这么兵分两地,疯狂地招起了人,其力度一点也不逊色于后世常凯申拉壮丁,不过常凯申是什么也不给,刘昌则是给粮食,还管饱。
这部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刘昌每天手下都能多出来百十个,有的时候七八百也是有的。
他的粮食倒是够吃,只是银子却不够用了,连给兵丁们做号衣,打造兵器的钱也没有了。
有时刘昌心想,自己真实史上最穷的穿越者,兜比脸都干净混的还不如自己前世呢。
穷的受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39236_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