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荀彧在说,而荀攸只是在看,在听,没想到短短时间竟然想了这么多。
世人评价荀攸,大智若愚。
今日一看,这绝不是大智若愚这么简单。
荀攸能看得清所有事情,但都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罢了。
这种城府实在可怕。
赵峰也在庆幸,幸亏这样的人物是认了自己为主,若是为敌,怕是要被算计到死啊。
“公达先生才是真正有大才之人啊,我赵伯龙积了三辈子福分,才能得到先生这样的大才相助啊。”
赵峰站起身,对着荀攸行了一礼。
荀攸也站起身,回了一礼,“我一文臣,遇主公这样的明主,才是真正的大幸事。”
……
“主公,对于白波山今后的发展,你是如何打算的?”荀攸问道。
“不瞒先生说,打算倒是有一些,两年之内,城池毕竟建造完成,同时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这里面具体如何操作,我心中也没谱,这也是我找两位前来白波山的原因。”
荀攸点点头,思略一番后,说道:“主公,万不可跟文若所说那样,这座城池若是建造完成,至少能容纳五十万以上的人口。”
“但万万不可全部都用来招募百姓。”
“第一,地方不够大,开垦不出足够的良田,若是没有田地给百姓,那百姓就相当于难民,毫无作用。”
“如同现在一般,两万多人,只能主公想办法养活他们,这种是万万不可取。”
“第二,若今后真是大乱,真的开始大战,能够帮上主公的,并不是百姓。”
“百姓的帮助有限,真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士族,豪族,主公明白么?”
“我并不是贬低百姓,太高士族,豪族。”
“百姓有百姓的作用,而士族,豪族的数量,质量,才能决定主公的战争潜力上限。”
赵峰仔细咂摸了一下荀攸所说的,战争潜力上限。
这个词用的真好,因为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那就是百姓不读书,不识字,格局更是有限,想从百姓里面选拔官员,可真是太难了。
而士族,豪族子弟,则是从小饱读诗书。
下限比百姓要高,上限更是要高的多。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32760_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