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华夏文明与倭寇岛国之间的渊源和积怨,由来已久。
从秦始皇“寻不老药”到“十四年的民族抗战”,华夏的历史,倭寇的历史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唐朝时期,这帮倭寇就曾不自量力,派遣国内10万水军进攻朝鲜,想通过朝鲜侵占华夏,但是被华夏打的全军覆没,知道了自己的差距,于是派遣遣唐使到华夏学习先进的文化。
后来,华夏的佛教名人鉴真东渡时,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去得倭寇,传播了佛法。
再回来,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打算远征倭寇国的时候,却不幸碰到了海风,结果这次远征覆灭在了海上。
华夏大陆和倭寇国之间,仅仅隔着一条海,所以使得倭寇和华夏之间,因为这条海,在很长一段历史上,一直有联系。
至少相当一段时间里面,倭寇一方单方面接受着华夏的文化影响。
等到后来科技进步,北洋水师也曾经耀武扬威地把新买的铁甲舰开去倭寇的长崎港口,惊吓到了倭寇朝野,与当地警民发生流血冲突,史称“长崎事件”。
当时的清政府领事李鸿章得知“长崎事件”后很生气,紧急召见了倭寇驻天津领事波多野,语带威胁地说:“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陷入僵局,清朝单方宣布停止谈判,之前所议全部作废。倭寇多次要求继续谈判,遭到坚决拒绝。最后,在德、法、英等国调停下,倭寇退让。
此次事件,最终使得后来的倭寇全国进入了造舰运动之中,也最终在后来甲午海战中把当初的那份属于自己的羞辱和惊恐转接到了华夏头上。
不得不说,不断的改朝换代使得华夏文明变得越来越饱满。
但随着世界文明的集体演进,也逐渐相对地沦落为封闭式文化。
进入近代之后,只从文化层面上考量,倭寇方面则是对于先进文化的追求使之很快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而华夏由于文化自信过盛,放弃了工业化,因而造成了华夏与倭寇国际地位的反转。
只能感慨,历史文化的积淀,有时候,既有好的一面,也可能会有灾难性的一面。
倭寇一方之于华夏,倒有点像是一个你本来看不起并且经常对他进行冷嘲热讽的穷亲戚忽然一夜暴富而你却一夜赤贫,对方开始把之前你施加给他的侮辱返还给你。
而你的心中还想着当初自己如何如何风光无限,这亲戚怎么穷怎么不堪,这种心态上的差异和对抗,估计是无法剔除掉了。
风水轮流转,但是有些沉淀,确实不是暴发户所能比拟的。
当华夏一方沦为弱势的时候,曾经积蓄的文明精华,历史沉淀,地大物博等诸多优点,也就统统沦为倭寇入侵的借口和目标。
在华夏近代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倭寇一样对华夏为害如此巨大。
我们都知道的倭寇侵华战争其实并非抗倭神剧里面经常提及的八年艰苦战斗才刚刚开始的八年。
真正意义上的侵略实际是指,从1931年,倭寇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霸占华夏东北三省,至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掀开了倭寇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共计14年。
这14年中,倭寇帝国主义侵略者在华夏侵占大片国土上,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华夏人民,疯狂掠夺华夏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华夏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华夏,使华夏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倭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同时,倭寇侵略者在期间制造了一系列令人发指的暴行,比如在占领区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还没有发生的南京大屠杀;用华夏人进行“活体解剖”细菌试验;制造平顶山惨案;等等。
倭寇杀害的华夏平民数千万,并造成千万华夏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是任何一个曾经入侵过华夏的国家都不能比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所以,哪怕两世为人,夏泽元对这些倭寇,都没有什么好感。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822601_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