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八佰开始的抗倭

序章 溃败和撤离的大序曲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八佰世界。

“呼呼呼...”

凛冽的寒风,夹杂着血腥的恶臭味,席卷整片大地。

接连几天阴雨,加上炮火连天的熏炸下,整个天色都灰蒙蒙的。

雨滴在呼啸不绝的寒风吹袭下,一大片一大片地往下砸,撒落在布满雨水的地面上溅起了一朵朵水花,毫无规则可言。

这是一九三七年的深秋。

南方的秋天,总是模糊不清的,既像是夏季的尾巴,又像是春季的正中,只是少了一分湿润,又缺了一分干燥。

雨珠在冷风的裹挟下,像是那无情的刀剑般在戳在逃难的人们那单薄的身上;那轰隆隆的雷声,仿佛在向世间宣示着,大自然不容侵犯的威严。

此时除了逞威的雷声,还有那震耳欲聋的炮声。

烽火连天的激烈战争,正在这片土地上蔓延着。

港口,倭寇舰队的舰炮正在朝着岸上轰击着,一发又一发,像雨点一般密集地砸在了这片神州大地上。

陆地上,同样大批大批土黄服装的侵略者,正在肆虐。

大地,在流血!

一波波逃难的难民,正在逃离魔都这座曾经繁华的夜都市,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顾不得保卫自己的家园了,相比于家园,性命则显得更为珍贵了。

残暴的倭寇,正在毫不遮掩的侵略着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而华夏的子弟兵,虽然正在奋勇抗击,却连连溃败,血流成河。

此时的夜魔都,早已不复往日的繁华,十里洋场也早就变成“十里火场”了,随着一场场大雨的宣泄,大火才熄灭。

在面临大局势的连带崩盘之下,片面战场的小战果,根本无济于事。

于是乎,一队队头顶着青天白日徽章钢盔的国斧士兵,正在无组织的抵抗,有计划的撤退。

此时此刻,正值淞沪会战末期。

自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倭寇的铁蹄以势不可挡之势,踏上华夏的领土。

仅仅一个月左右,淞沪会战,爆发了。

如果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倭寇的全面侵华开始,那么淞沪会战(魔都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开始,抗倭烽火随即在全国遍地燃烧起来。

这场战役其实并不是被动为之,而是老蒋为了改变倭寇由北向南攻势为由东向西攻势,进一步迟滞倭寇军全面侵华。

老蒋在“作战指导要领”明确指出,“长江下游地区之国军于开战之初,应首先用全力占领魔都。无论如何,必须扑灭在魔都的敌军,以为全部作战之核心。”

因为,在这个时候,华夏对倭寇作战的关键,是要避免在华北大平原进行决战(实在太有利倭寇重武器轰炸),尽可能把倭寇引入地形更复杂的南方,地形会让消减倭寇的优势,更为发达的南方也更能触动英美的利益,达到以国际形势牵制倭寇的目的。

由此可见,魔都,处在倭寇侵华的必经之路上,倭寇必攻,华夏必守,加上老蒋又认为在魔都作战可以拉到国际援助。

所以,这场战斗的打响,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双方投入兵力100万,国斧军先后投入80万军队,包括最精锐的八十七师、八十八师等部队,与20多万倭寇军进行血战。

主动出击的本土华夏军队,和入侵的倭寇军队展开数场激战。

一开始,华夏军队还凭借着兵力优势对倭寇军展开了猛烈攻势,战斗集中在魔都市心脏地区约5公里长的战线上。

只可惜,随着战斗的拖延和无止境的兵力消耗,倭寇在海战和空战中,渐渐占领了上风。

双方大军决死博弈两个多月,数次攻防交替。

尤其是在罗店,月浦一线,这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只能靠血肉之躯硬扛。

倭寇有充足的野战火炮,有舰炮支援,还有校射的观测气球,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

华夏军队则使用近战、混战的战法来抵消倭寇的优势,双方都伤亡惨重,罗店成为吞噬掉无数士兵的“大熔炉”!

罗店战斗,被称为“东方凡尔登”和“血肉磨坊”,华夏军队的国斧军十八军第11师、67师、98师和74军51师,与倭寇军硬碰硬激战一个月。

随着第一线的精锐老兵已经消耗殆尽,补充的兵员多是受训不多的新兵和地方杂牌,而倭寇依托成熟的动员和训练体系,增援的都是有经验的老兵。

所以,虽然即便国斧军队人数占优,但实际战力已处于下风,不得不退出江岸一带,撤至火车北站、江湾、双?墩一线,以避开倭寇军海上火力。

10月25日,大场阵地被倭寇军突破,守卫附近的华夏军队全线退守沪西。

占据优势的倭寇军开始包抄国斧军后路,国斧军为避免全军覆没,只能开始选择撤军。

时任老蒋手上的王牌军队,国斧军第八十八师,奉命断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22601_1.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