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隆元年正月,位于东京汴梁城外,开封府北山上,在一座松亭中,有一白发长须,仙风道骨老道士,怀抱一个小童,坐在石凳上,手拿一本道书,正聚精会神的读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这个小童,名叫韩奕,今年有四岁年纪,怀抱他的老道士,教他读书老人,正是他的启蒙恩师,带着慈祥神情,和蔼的笑容,对他说道:“奕儿啊?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由此确定。卑下高上已经陈列,贵贱之位由此确立。”
“天地动静有其常规,阳刚阴柔即可断定。”
“万事以其类相聚,万物以其群相分,这样吉凶便产生了。”
说到这里,停了一下,接着道:“在天形成象,在地生成形,因而变化就显现了。”
“所以刚柔相互切摩,八卦互相推移。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日月运行,寒暑交替。”
“因而,乾道成就(男)性事物,坤道成就(女)性事物。”
“乾资主万物初始,坤化生成万物。因此,易简而天下之理可得,天下之理可得而成位于天地之中,你明白了吗?”
韩奕听师父说完,想也没想就回道“师父,奕儿明白: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们脚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确定了。”
“在人们脚下的和高高在上的罗列出来,人们认为高下与卑贱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运动与静止有规律,阳刚和阴柔就明确分开了。”
老道士低头看着他,见他如此可爱,聪明乖巧,不由慰心一笑,回道:“奕儿真聪明,但你要记住,在学习《周易》时候,要明白……”
“天地无心而成化,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无思虑,无目的,尽管通过自然的运行‘保合太和’,却不会有什么自觉的管理行为,管理行为是人类所特有的,必须设定一个价值取向和管理目标,自觉地经营谋划,来合理的安排。”
“天地无心,人类有心,天地无为,人类有为,这是宇宙的自然与人类的文明的根本区别所在。”
稍微一停,咽了口水,接着道:“管理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天能生物而不能辨物,地能载人而不能治人,天与人各有不同的分职。”
“管理之所以可以,是因为人类可以推天道以明人事,顺应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来参赞天地之化育,促进事物的发展,在物资生产方面,可以‘首出庶物’,来促进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在社会政治方面可以‘万国咸宁’,促进政通人和,天下太平。”
韩奕有些想不明白,他抬头看着师父,带着疑惑问道:“师父?你说的这些有什么用?你教我这些能够成仙吗?奕儿天天跟你学这些,怎么感觉一点用都没有?你还是直接教我怎么修炼成仙,学习神道法术吧?”
那老道士听他问起这些,见他满是抱怨的神情,不乐意的样子,只是苦笑一下,对他说道:“你这孩子就是这么顽皮和师父无理取闹,教你学习这些还不愿意。”
“师父给你说,你想要成为神仙,这易学八卦是基础根本。你学不好这些,连什么是天地运行,乾坤之道,阴阳变化都不明白,想要修真成神,得道成仙是没希望了。”
说到这里,低头看着他,摇了摇头,说道:“奕儿啊?这《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太古奇书,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华夏文化的总纲领,是神仙文明的智慧结晶,传到现在已有五千年。”
“是打开宇宙之门钥匙,通往神仙世界密码,教人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联系整体,即‘乾坤宇宙,天人合一’它是群经之首,诸子百家的祖宗,更是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韩奕抬头见师父生气了,神情有些委屈,只得扑在怀里,忙抱紧师父,乖乖的回道:“师父,奕儿知道了。”
说完这些,停了一下,带着坚定,接着说道:“以后奕儿再也不偷懒了,再也不和师父吵嘴了。”
只见他抱着师父,扑在怀里,再也不说话了。
老道士见他这个样子,可怜兮兮模样,很是心疼起来,也觉自己和小孩一般见识,不应该说那些话,只是低头看着,抚摸他的小脑袋,温言说道:“奕儿啊!可真乖,师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p/8230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