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我大唐正处用人之际,为何不请张公子入朝为官呢,如此人才,必能委以重任啊。”
武士彠见李世民的神情古怪,忍不住出声提醒道,这普天之下已经是大唐的王朝,难不成还有李世民请不来的人不成。
“这朕自然知道,只是张年顺性情古怪,早已说出不愿为官,只在山中做一个闲散村夫,行商做事别无所望。”
李世民又怎么会不知道张年顺的才华,远比武士彠知道的深得多,当初要是暴露自己秦王的身份,又哪里能听到那番言论。
听完之后更说不出口,所以就暂时耽搁了下来,要是知道“老李”就是当初秦王如今的皇帝,李世民也不敢保证张年顺就会乖乖入朝,以他的性格,强行带到朝中估计也是不会认真献策的。
这样的人才,最让人头疼,你强行逼他,在其位不谋其事,一策不出也是可能的,一如被曹操骗走的徐庶。
而且现在龙门村寨远比李世民知道的要神秘得多,足以造福天下的土豆,能超过唐朝斥候发现突厥人的踪迹,甚至是靠着些许村夫大灭突厥军队。
要不是张年顺一直窝在龙门山中,只关心农事和商事的样子,李世民都怀疑张年顺是不是要造反了。
––––––
“啊切。”
远在龙门山的张年顺打了个喷嚏,翻了个身继续睡午觉,这大热天的也能打喷嚏,他也是奇了怪了。
“张三,弄点冰块来,你不会在说我坏话吧。”
“怎么可能公子,我说谁坏话都不会说你的,而且你身边已经放不下更多的冰块了。”
“是吗,那没事了,你忙吧。”
张三看着睡在冰块堆中间的张年顺,甚至想找条被子给张年顺盖上,摇摇头继续做事去了。
–––––––
“李爱卿,为何你从刚才就一直没说话,是想到了什么吗?”
李世民看着一直皱着眉头的李靖,不免问道,他还在这边跟武士彠头疼张年顺的事,李靖却一直没说话,低着个头不知想什么。
“没什么,微臣只是觉得张知玄这个名字好像听过一样,但是思来想去没有结果,应该是微臣记错了。”
李靖实话实说,没有隐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你也这么说?”
李世民有些奇怪了,秦叔宝当时也好像说过类似的话,他还让秦叔宝去查这件事,但是一直没有音信。
一个人记错还有可能,两个人就说不准了,说不定真是认识的也说不定。
可惜乱世之中,死的人太多了,将领官臣也数不胜数,有一两个相似的也有可能,谁都不能确定。
但是张年顺没有认出自己和秦叔宝来,之前见过面的概率很低,或许就是个单纯的误会。
“算了,多想无益,等局势稳定后,朕自然是要请张年顺入朝的。”
李世民摇了摇头,让李靖不要多想,同时想着以后让秦叔宝再去追查下就行,有了名字查起来也方便许多,不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无处下手。
武士彠也是暗暗点头,能让当今天子一直念念不忘,请到长安来,这份殊荣已经是世人难以想象的,千万人挤破了头都无法获得的,不过武士彠觉得对方还是当的起的。
“现在还是谈谈突厥的形式吧,虽然民生也很重要,但是突厥人狼子野心不得不防啊。”
李世民凛了凛神,这才是最重要的家国大事,突厥人始终是最大的敌人,乱匪都是小事了。
李渊起事时曾向突厥称臣,但不代表李世民还会一直自认是突厥之臣,他已经是大唐的帝王,怎么也要抹去这一份“旧约”,甚至是攻占突厥!
李靖是军事二把手,心里自然满满的是想法,这时候李世民要他说自然是畅所欲言,至于在大殿上就不一样了。
现在的唐朝的确不安稳,上下还没有齐心,李世民的政权没想象中那么稳固,民事也需要安抚,但是想法只是想法嘛,说是可以说的。
武士彠虽然对兵事谋策不擅长,但是久居边境,一些常识还是知道的,也能时不时地说上两句,君臣三人一直谈到深夜才结束。
李世民走在通往后宫的路上,心情很是舒畅,有了李靖的交底,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好好经营民生,解决军资和人力的问题,他有信心直接攻到突厥去!
“陛下看起来今天心情很好啊。”
长孙皇后跪坐在李世民后面,帮他揉捏着发酸的肩膀,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男人心情很好。
“没错,观音俾,我心情的确很好,我大唐文臣武将云集,我心情又怎么会差呢。”
李世民放松地倚在床边,虽说不少旧臣还对他有意见,尤其是没回长安的那些,但是他秦王府的人还一直追随他,这些新生力量就足以支撑起大唐的脊梁,给了李世民很大的信心。
“那我就恭喜陛下了,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822587_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