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我是赵祯

第三十二章 何为大局?简在帝心(..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吕夷简何在?为何不来早朝?”

范仲淹没看到吕夷简,大声高呼道。

“吕相身体不适,朕特许他不来早朝。”

赵祯开口道。

“身体不适?呵呵,这吕夷简病的未免太巧了,怕不是畏罪不敢前来。吕坦夫真乃懦夫也!”

范仲淹慷慨激昂,痛贬吕夷简。

“范中丞,你参吕夷简识人不明这一点没错,不过说他贪赃,并不属实。”

赵祯又道。

“没有贪赃?看来他还有几分文人傲骨,倒也没有完全堕落。不过他任人唯亲,枉法属实。臣还是要参他。”

范仲淹嗤道,坚持要参吕夷简。

“吕夷简肯定要受罚,不过,对于他的惩罚我心中已有定数。现在我们先来说一下对于王臻等人的处罚吧。众卿以为,王臻此人当如何处置?”

赵祯转移话题道。

“臣以为,王臻所犯之事,罄竹难书,罪不容诛。当判斩立决。”

当下有大臣出列道。

“臣附议!”

“臣附议!”

……

对于王臻的处罚,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

“那么其余从犯呢,应该如何处罚?”

赵祯又问道,这才是重点,是赵祯临时召开这场朝会的主因。

这一次,大臣们的意见开始变得不同起来,范仲淹晏殊等人坚持重罚,严惩不贷,而以王曾为首的一些朝臣,却认为应以大局为重,只诛首恶,至于从犯,则从轻发落,如此可免朝局动荡,人心不稳。

面对王曾等人的说辞,赵祯问道:“何为大局,又如何从轻发落?”

问此话时,他面无表情,让人无从猜测其内心真实想法。

“臣以为,此时间我大宋之大局当为朝堂之稳定,朝堂稳定则天下稳定,天下稳定百姓方能安居乐业。至于从轻发落,臣以为从犯情节严重者可发配流放,情节中等者则罢官免职,情节轻微者降职留用。”

王曾道。

“不错,这天下的确需要稳定,百姓的确需要安居乐业。”

赵祯点头,肯定了王曾的稳定之说。

不过,就在王曾欣喜,以为自己说动了官家之时,赵祯却话音一转。

“但王相所言之稳定,却非朕心中之稳定。稳定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求稳,有时候短暂的震荡,反而能将不安定的因素排出去,从而谋求更长久的稳定。至于王相所言之从轻发落,在朕看来更是大谬!”

“陛下所言大善!”

范仲淹第一个出来附和赵祯所言。

“这天下需要的是长久的稳定,而非一时的苟安。”

晏殊亦站出来道。

有这两位领头,更多的官员站出来赞同赵祯的观点。

“陛下言之有理,臣目光的确短浅了些,所言之稳定不如陛下看的长远。但从轻发落从犯之事,臣却觉得无错。帝王需要铁血手腕,震慑四方,但也需要怀柔仁心,安抚天下。只诛首恶,从轻发落从犯,即可展示陛下之铁血手腕,亦可显示陛下之仁心。此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王曾又道,为了劝谏赵祯,他也是绞尽了脑汁。

“莫非在王相眼中,卖官鬻爵这等动摇我大宋根基之事,竟然是小事?”

赵祯反问道。

“这……卖官鬻爵自然是天大之事,但错在王臻,若不是他利用中书漏洞,利用吕相信任,也不会出现如此大的纰漏,其他人虽然参与了,但涉及不深,臣以为可从轻发落。”

王曾坚持道。

“王相此言差矣,事关‘国之根基’岂有小事,但凡参与,就没有无辜者,必须严惩。若不如此,天下人人效仿,到时我大宋之根基岂非要完全断送。”

范仲淹反驳道。

“不错,卖官鬻爵,罪大恶极,必须严惩,绝无从轻发落之可能。”

晏殊亦道。

“国之根基不可动摇,凡参与卖官鬻爵者,无论情节深浅,皆斩立决!”

这时,赵祯突然沉声道,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身上的气势亦不再收敛。

“朕之所以召开这次朝会,就是要告诉你们,朕对于卖官鬻爵之事深恶痛绝,绝对是零容忍,无论现在还是以后,但凡有人触及,定斩不饶!”

他的声音并不激昂,但是却无比的坚定,不容辩驳。

“……”

范仲淹和晏殊也都惊呆了,他们虽然主张重罚,但是却未想过全部斩立决。

赵祯手腕之铁血,令人心惊胆战。

事实上,这是赵祯早就做好的决定,他之所以召开朝会,只是要让朝臣们看到中书的抗争,从而让他们意识到,朕之意志,无人可挡,一切,简在帝心。

若非有王曾主动抗争,他还会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776053_32.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