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期待着,期待着林阳给他不一样的答案。
因为大唐虽然繁荣富强,百姓如今是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可是这居安思危的思想,在他这个天子的脑海里,一直都没有松懈过。
突厥、吐蕃等番邦之地,哪一个不是对富庶的大唐虎视眈眈。
李二深知,大唐与这些番邦之间,不可能永远的安定,有一天必定会产生摩擦,倘若真的产生摩擦,他就得想办法应对,而这个和亲,极有可能成为他的手段之一。
李二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屏息凝神的听着里面的交谈。
林阳道:“今天,我们是来上课,所以你大可不必藏着掖着。”
说着,林阳又动了动手中的鞭子。
李治知道林阳的意思,他不答也得答。
既然回答,那就得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
李治一脸严肃,说道:“两国交战,必定会引起一场血雨腥风,无数将士损命战场,无数家庭会因为这一场战场而家破人亡。”
“和亲,能够避免两国战事,减少战争,是合理明智之选。”
林阳笑了。
李治看到林阳脸上的笑容后,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他认为林阳很满意他这个答案。
门外的李世民,盯着李治。
他没有想到,平时看起来软弱无能的李治,心中竟然有这般帝王的仁慈,这一点很像他。
房玄龄也对李治竖起大拇指,心说这番话说的太对了。
杜如晦亦是如此,嘴里喃喃着:“想不到,林阳教治国理政的课,还这么有方法和心得,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林阳说得:“你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很仁慈。”
“倘若你日后成为了大唐天子,能够成为一个圣明之君。”
李治被林阳这突如其来的夸赞搞得有些不好意思。
他嘴巴里还准备谦虚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呢。
林阳的话却将李治打入了冷宫。
林阳道:“只可惜,你的答案是错误的。”
错误的?
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李二三人,面面相觑。
对于林阳的这个回答,他们显得有些诧异。
杜如晦心里嘀咕着,难不成刚才又看错了林阳!
他们期待着林阳的答案。
“倘若想要做一个后世称赞,流芳百世的明君,那就赞成和亲。”
“但是你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帝王,那就不能和亲。”
“和亲,在战场上,的确可以避免了两军血流成河的悲剧。”
“但是,天下的黎明百姓,可就不会这么想,他们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大唐乃是东方第一大国,和亲就意味着妥协,意味着退让。”
“这在百姓的眼中,是对东方第一大国的侮辱,是对他们民族血统的一种侮辱。”
“一旦这样的愤怒传开,天下百姓,必定会奋起,会暴怒。”
“正如你父皇所说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倘若天下百姓暴怒,结果就是王朝覆灭和更替。”
“再说三军将士,他们是军人,抵御外敌是他们的天职。”
“和亲一事,会让他们觉得在天子眼中,他们的力量比不过外敌番邦,会认为天子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让他们蒙羞。”
“如此一来,三军将士,其心必异。”
“再者说,我大唐,泱泱大国,雄兵百万,岂能由他外敌番邦猖狂。”
说到这里,林阳停了下来。
随后看向李治,缓缓的吐出一口气。
“所以,你还会觉得和亲是好事么!”
李治愣住了,他的脑袋有点转不过来。
李治不懂,外边的三个政治专家,特别是李二,已经是大彻大悟了。
李二的眼睛里,泛着一道光。
他回想起刚才林阳所说的话,脑海里浮现出那种百姓暴怒,三军将士心灰意冷的画面时。
竟有一股凄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林阳继续道:“其实,秦始皇为何会成为千古一帝,正是因为他做到了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仅没有让民族蒙羞,还让民族为之骄傲,统一华夏。”
“每每想起秦始皇的时代,你总会有一种肃然起敬的精神,永远带着的,是崇高的敬意。”
李世民三人,已经愣住了。
脸上挂着的,全是震惊之色。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林阳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竟然能够说出这番惊天动地的言论出来。
这太不可思议了。
李世民心说,自己虽然身为皇帝,今天确是被林阳这个少年好好的上了一课。
房玄龄感叹:“我在朝为官这么多年,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80886_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