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钢铁雄心

第二章 淞沪抗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1月23日晌午,潭州阴云密布。

“小鬼子从大本营派兵了,来了几艘军舰运了些陆战队到沪城。”

“军座,这战恐怕要马上开打了。”

李信衡摆摆手,让手下的参谋先别说话,他正在准备做出决策,到底是立刻开赴淞沪地区,还是过些天等待重装备到齐再动身。

反正,淞沪抗战他必然要参与,此战必打,而且要打的漂亮,才能让重樱帝国有所顾虑。

若打的太怂太弱了,小鬼子那就更肆无忌惮的惹起事端,今天要这个城,明天吃那个省...

哪怕敌人有强大的海空力量倚靠,哪怕一番血战拼光家底,李信衡都坚决要打,他极其了解岛国人的性格,用四个字就能概括:欺软怕硬。

只要一次打出大胜,小鬼子立刻就能变得老实。

“给海军的陈厚甫将军发报,询问我购置的物资何时到岸。”

“再给校长发报,表明我之参战意愿。”

安排好两份电报,李信衡穿上大衣快步离开军部,他准备查验一下各部的训练情况。

若是提前通知自己要到各营区巡视,便没了意义。

就是要突然袭击,才能知道自己的部下们有没有阳奉阴违。

国民革命军第13军,这个番号已经被使用了第五次,李信衡中将为军长。

下辖第22师、第23师,军属炮兵营、特务营、警卫营和辎重营,全军人员两万六千有余。

每个月,从校长那领到的军饷,只够给一个师发工资,其余人的工资皆由李信衡自掏腰包,这就是非嫡系的现实。

能领到钱就不错了,国民革命军的绝大部分部队只有名号,从来就没从校长那领到过实际东西。

在各个地方都需要花钱的情况下,李信衡并没有亏待自己的将士。

伙食标准达到了全国最佳,每餐主食管够,配有两素菜、一肉汤、一鸡蛋。

两素一汤加鸡蛋,或许在现代人看来有些寒酸,还不如十五块钱盒饭餐点多。

但在1932年,士兵们能吃到这种程度的饭菜,已经是极为美好的了。

举个例子,校长嫡系的中央军有份明确的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两斤米,四两罐头肉、干菜咸菜各二两,酱油食盐等调味料若干。

懂的都懂,伙食标准仅仅是个标准,约等于此标准仅供参考,也仅有黄埔军校的军校生能够吃到这些。

下面的部队基层连米饭斤两都很难达标,那些配菜副食偶尔有一点,平时你想吃到肉?做梦去吧。

嫡系王牌师都是如此,那旁系,非中央军,地方军阀的部队就更凄惨了,稀粥才是常态。

李信衡只带了两个警卫,三人三马,前往位于城郊的第22师第一团。

抵达之时,正好也到了饭点,隔着营区围栏就能看见,士兵们拿着碗筷排着长队。

“我去打点菜,你俩去把这个团团长叫来。”李信衡对警卫说。

打菜的长队之中,混入了一个特殊存在,虽然被人注意,却也没什么大反应。

士兵们只是觉得...来了个不认识的长官。

李信衡没佩戴任何身份识别标志,仅穿着素版军服,从连长到军长的军官制服都一样。

最基层的士兵当然不会认识军长,即使是军官也最多认识自己头上两级三级,他们知道李信衡这个名字,就是不认识脸。

从队伍末尾直到最前,李信衡都在看打菜的情况,士兵们用一个碗装米饭或面条,泡上肉汤,另一个碗用来放炒豆芽和大头菜,分量还行,应该能吃饱。

但是没有鸡蛋,这不合他定下的标准。

终于轮到了他打菜,李信衡立刻就向盛饭的年迈军士询问:“为什么没有鸡蛋?”

那年迈军士用大勺舀起汤中一块肉,放到李信衡碗里并说道:

“最近鸡蛋太贵,我们把钱换了橘子,饭后再过来领。”

李信衡点点头,心满意足的走开了。若没记错,22师一团的团长叫齐富贵,并没有克扣粮饷,值得表扬。

不克扣而被表扬,简直就是悲哀,说明了克扣粮饷这种事是多么的普遍发生。

一直等到李信衡快吃完了碗中饭菜,两个警卫才将齐团长找来,来时齐富贵嘴上还冒着油光,看起来吃了顿大餐。

“军..军座,卑职来晚了。”齐富贵立正低头。

李信衡没说话,只是陪着大头菜刮干碗中饭粒。

当警卫找到时,齐富贵正在城中荟萃楼大饭店,吃的是八菜两汤,还有烧鸡。

“我从不以圣人标准要求部下,但也希望你不要做的太过火。”李信衡平静的说着,齐富贵低着头不敢吭声。

作为团级军官,吃点小炒,弄两个鸡腿不过分,但跑到大饭店里豪华盛宴就很离谱。

齐富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822157_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