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秦时之公子无双

第十三章 泾水清,渭水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天然形胜,大梁城一被攻下,中原就再也无人能撄我大秦兵锋!”

李信跨坐于白马之上,银盔银甲白羽簪缨,不仅从穿着上与普通骑尉显得不同,气势亦是极为迫人。

“此地四通八达,地势平坦,没有深山大泽阻碍,正是我大秦锐士用武之地。”

同是知兵之人,昌文君与李信在战略战法上有着很多共同的看法。

昌文君亦是沙场宿将,只是后来才转为文职,长信侯嫪毐趁秦王嬴政刚放逐吕不韦立足未稳之际抢先发难,咸阳乱军攻击嬴政所在的蕲年宫,危难之际,与昌平君一起临危受命,率兵一举镇压平复,因而再度被秦王启用,统兵伐魏。

“一马平川的地貌既成就了大梁的繁荣,现在又使得大梁无险可守,变相得加快了魏国破亡的步伐。”

虽然地势平坦开阔,可大梁并不像昌文君所说的那样,全无凭依。

泥沙滂沱的黄河临城而过,浚水、济水、颖水、丹水、睢水等天然水道交织成网,既形成了发达的农业灌溉体系,又使得进犯的敌军难以流畅得全面展开。

更何况魏国出于战略调度、贸易沟通的考虑,自魏惠王迁都大梁开始,多次兴修水利工程,发动人力开掘了鸿沟运河,与护城河连成一体,构筑起水网防御体系。

“君侯可是想到了什么为难之处?”

李信见马背上的昌文君盯着翻腾的黄浊河水皱眉沉思,催动跨下白马,伸头看了看。

“将军可知自我大秦兴变法后与当时的中原霸主魏国少梁一战以来,大战又有七次攻魏,五次都攻入了魏都大梁城郊,魏国屡次请和,我大秦都应许之,这是为什么?”

内明之人,不用多加点拨,李信将这些与眼前的河水联系起来,心下了然,“非是我军有意留其残喘苟全,围攻大梁有水网相阻,耗日良久,其余五国援兵随时可能到来。”

“君侯的意思是,眼前交错如网的河流就是我们此次大梁之战的最大拦路虎。”

大梁城周围水系的形成多赖于黄河支流的发达。

发源于高原深山,出巴蜀,经陕甘河套,过魏地入齐鲁奔流入海,秦魏争霸从来都是沿着母亲河开展的。

“不错,魏都大梁历来都是我大秦铁骑的放马之地,这次我们可不是来转转就回去的,大王还在咸阳等着魏国宗室王孙伏丹墀叩首奉表乞降呢。”

扬起马鞭,昌文君花白的胡须随着他嘴唇的开阖一放一收,“百川尽到海,我大秦就是汇聚天下的汪洋,无论泾渭再怎么分明,大秦锐士都能把它们扭转归纳到一起!”

昔日魏国雄踞河东,秦国收缩于河西,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走的是关中平原,渭河最大支流泾河流经黄土高原,有一部分被魏军占据。

途经八百里秦川的渭河清澈得可映照人脸,泾河却是泥沙俱下,黄浪涛涛,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就像对峙的秦魏大军。

二者最终再度交汇于高陵县南奉正塬,秦人认为泾河都能流回来,河东失地一样也能重归秦邦。

后来魏国马陵大败,秦国集聚变法成果,趁机发动少梁之战,一举收复失地,甚至占据了河东立足点,迫得魏都由安邑迁往大梁,大秦也由此开始了虎视六国之路。

昌文君人老志雄,激得李信亦是心潮澎湃。

“李将军,叶郡守除留下少量戍卒稳定颖川郡局势外,其余一律派遣发往阏与昌平君帐下听用,我等以目前的兵力,想要一举陷大梁,实在是困难重重,这里可不是疲敝的新郑,魏人也不是懦弱的韩人。”

昌平君这一路中军出太行井径道后就攻占了赵国宜安、赤丽两邑之地,赵王拜赵葱为主将,投奔而来的齐人颜聚副之,出屯邺城抵御。

因为内部龃龉,加上昌平君一路人数不过十万余众,一直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李牧没有被征调,双方正在相持阶段。

李牧的边军多骑士,是个不确定因素,燕国征集的援军也即将开拔,因此新郑战事方歇,昌平君就急调南阳军团大部北上,以应对不测之事。

因此大梁城下,秦军人数并不占优势,只是在士气训练以及器械方面领先,魏人有城墙作倚靠,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

吴起提五万魏武卒而天下莫能与之挡,确定了魏国霸权,随着桂陵、马陵之役,魏武强兵开始一点点衰弱下去,石门塞,伊阙关口流尽了魏武卒最后一滴血。

魏武卒已经不成编制,可尚武之风仍存,绝不是最弱之韩国那般不堪一击。

“我等继续围困大梁城吧,昌平君对战局自有规划,军令上说,不日将有援军到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困死魏军,做好攻城的准备工作。”

攻打城池,并非李信骑兵的强项,而且主帅昌平君那里随时都有可能以弱敌燕赵之强,他这支机动性强的军队还要留有余地随时准备切入战场支援阏与。

“军令我也收到了,来人是王翦上将军之子王贲,已经率军从关中出发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141/141521/5744556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31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