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几分李斯特的集中,多了几许克拉姆的戏剧张力。
或许有人会把这一段音乐在前一秒联想到乔治的游行圣歌或大宇宙,但是下一秒他绝对会打消上一秒的念头。
“这不是一部现代品作品。”
“单引子,单主题,四个标准的变奏片段。”
“完整的保持着主题的旋律,创作者巧妙的将一三变奏和二四变奏和声与织体交叉相融,在不断的发展中,除了从主调体变为复调体的变奏外...”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看书app,【 \咪\咪\阅读\app \www.mimiread.com\ 】书源多,书籍全,更新快!
“主题结构始终都保持着没有变化过。”
维也纳表演与音乐艺术大学的钢琴系系主任弗里德.巴赫曼给出了最终的结论,尽管此时音乐还未结束。
“这是一首纯粹的古典作品。”
“绝妙的观点,”一旁的莫扎特协会会长里格尔看着舞台上的年轻人,轻生问道:“那么您认为这是一首什么时期的作品?”
巴赫曼没有说话,只是做了个请的手势,“愿闻其详。”
里格尔摆了摆手,笑着摆了摆手,“节奏上整体自由,但是音乐的律动一直保持的很好,弥撒主题,前面有托卡塔和赋格的段落,后面有民歌舞曲。”
“这个作曲者很有趣,他大量的书写了不协和音做调性转换并使和声进行富有动力和情感色彩。”
里格尔顿了顿,转头看向了巴赫曼,继续说道:“最重要的是,这首作品的所有力度变化都没有追求细微的强弱变化,而是采用了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所以,我偏向于这首作品诞生于巴洛克时期。”
里格尔话音落下,巴赫曼街接道,“或者是一个现代作曲家的仿写。”
“完美的呈现时代。”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皆是一叹。
他们心中都有相同的答案,如此别致的作品显然不会在欧洲沉寂几百年后,突然一天出现在一个东方年轻人的指下。
所以他们心中又都有相同的问题。
“克里斯,究竟是何方神圣?”
...
...
“巴赫曼。”
“嗯?”
“还记得我给你推荐这个孩子时说过的话吗?”
“我记得,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你说这个孩子可能会改变古典钢琴的发展格局。”
“没错,现在我打算收回这句话。”
“为何?”
“从今天开始,我相信他会开创一个全新的钢琴时代。”
来源4:http://www.31xiaoshuo.org/139/139154/5571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