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蔡邕醒来之后,便得知了治所之内,学堂的地址已经修建完毕的消息,内外城各有学堂,可以传授儒学,让百姓入学。
并且李治连夜下令,陈留郡内,其余县城可增设学堂,资金由陈留拨付。
除开酸枣之外,八个县城的乡里,尽快推举县令,如此一来,陈留郡的发展就齐备了。
如今春耕时节,农田忙碌,所以本身农户们都觉得不好照看小孩,是以学堂的开设,让孩子也有了去处。
习武的可以到演武堂和教头学习武艺,和百夫长学习某种战法。
学文的便是要有些许天赋,聪明伶俐等条件,可以在短时间内指定记住蔡邕等儒生们安排的字体与段落,或者可以举一反三的回答某些问题。
如果可以通过考验,就能够学习儒学。
这是蔡邕可以教导的。
听到了这个消息,蔡邕一下子就清醒,这公告竟然如此快,大清早就已经张贴了上去,然后被百姓知晓。
“办学的消息,已经快马加鞭送去四周的县城,他们在快速推举县令,所以我们也要快点到学堂去,父亲,李治大人做事雷厉风行,作业醉酒,竟然还能写出告示,并且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
“是啊,琰儿,”蔡邕笑了起来,乐呵呵的笑着。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如何敢相信这世道竟然还有这般为百姓谋福利的年轻人,他来做太守,万民归附。”
“这比起那些沽名钓誉,满口仁义道德之人,要好得多了。”
“父亲,快别说了,我们赶紧出发吧。”
“好,好。”
蔡邕喜出望外,穿上了锦袍出得门去,门口的马车等待多时,送他们父女到学堂,同时还有士兵跟在身后,将他们家中的藏书,全部送到学堂之中典藏起来。
学堂办得红红火火,整个陈留就处在一片欢腾之中,百姓们奔走相告,男人在外耕种农田,嘱咐家中老人或者妇人,将孩子送到学堂。
寒门子弟,也互相结伴而来,为的是进入学堂中,至少得以见上一面当世大儒蔡邕先生。
来往于洛阳与陈留之间,去荆州与渤海等地贩卖交易的商人,大多数都会在陈留停留。
从而也知道了这消息,他们觉得可以当做情报来贩卖,是以也到来凑热闹。
李治还是到他最喜欢的城楼之上。
现在的陈留城,与之前的小县大不一样,扩建了一倍有余,而且分出了外城与内城。
内城之中,居住的大多是达官贵人,或者是他的亲信。
从而内城的城门楼,也有一座可远眺的瞭望台,李治喜欢在这高大的楼阁之中,远眺自己的治下的河山。
山河无恙,百姓乐道,于奔走中带着欣慰和欢愉,不用担忧自己的明天该怎么活下去。
这就是幸福。
在这等热闹之中,济南相曹操到来拜访。
济南相治所在兖州,陈留也在兖州,也就是说,曹操和李治,在这近乎一年的努力中,将二人的地盘连接在了一起。
现在,是时候进一步提升霸业了。
李治得到消息,换上了太守官服,束带顶帽,带着将军典韦去迎接。
而高宠则是在军营练兵,说客苏秦跟随左右。
在内城,曹操带来不过二三十人,由曹仁和夏侯惇率领,两人此前一个在外游侠,一个则是在家中聚集乡里,准备随时支援曹操起事,所以各有人脉。
曹操的亲信之中,有三人最为信任,这一点李治很清楚。
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
他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
曹操问夏侯惇,“元让你怎么老打败仗,再这么下去,我都不好意思给你升官了。”
正所谓,夏侯惇打仗没赢过,升官没停过。
夏侯惇回答:“少了一只眼睛感觉敌人都少了一半……”
……
当然,现在夏侯惇眼睛还没事,但看得出来,都是英明神武的猛将,他和曹仁,一个善于冲锋,一个敢于统帅,有上将军之资。
李治迎接到了内城门口,看到曹操腰间佩剑,气宇轩昂,胡子已然布满了下巴,面色还是那般的神采飞扬。
“正德老弟!!!想死我了!”
曹操哈哈大笑,连忙走了过来。
李治摇了摇头,苦笑着到:“多亏了孟德兄,现在陈留已然是一放城郡,百姓四方影从,我算是累得觉都睡不好了,生怕辜负了天下百姓的信任。”
曹操一个战术后仰,意外道:“你我这关系……还说这种套话?”
李治挑了挑眉,“下属都在,演还是得演。”
曹操咋舌了片刻,勉强寒暄了几句,然后两人牵着手,极其热络的走进城主府……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801717_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