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这个史官是武神

第四章 宁寒拜见,史官提笔!(求..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武德四年的洛阳,已经是千疮百孔了。

王世充死守洛阳城,再加上连年的旱灾,整个关陇地区颗粒无收,城中百姓易子而食,哀鸿遍野。

就在李世民将要破城之际,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奔袭黄河南岸,一时间,战局顷刻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唐的命运,系在一线之间。

若李世民的精锐在洛阳大败,则李唐王朝再无大一统的可能。

而宁寒把《唐志》摹本戴在身上,打扫了一下竹屋,和葳蕤、王绩告了别。

如当年对李世民所说,大唐风雨飘渺之际。

他就该下山了。

……

洛阳东,虎牢关营寨之中,几位将领的叹息声此起彼伏。

李世民坐正座,神色凝重。

若此时退回长安,则前功尽弃。

若拼死一搏,或将大唐的国力消耗殆尽。

“报!”

将士的通报声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李世民抬了抬疲惫的眼睛:“说。”

“关外一少年求见。”

“姓甚名谁?从哪里来?”

程咬金骂咧咧道:“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窦建德派来的崽子,来劝降的,把人拉进来,看俺不宰了他!”

将士低头说道:“不是夏军的使者,他自称宁寒,说一提这个名字,秦王就能知道了。”

李世民猛地站起,也顾不得穿靴,快步往营帐外跑去:“无忌、萧瑀,随我一同去请子清!”

“是!”

营帐之中,当年见识过先登宁子清之威的,只有李世民、长孙无忌和萧瑀。

秦叔宝和程咬金这些年常常听秦王提起宁寒,倒也没见识过那小子到底有多大本事,便也一同跟出去了。

已经入秋,营帐外的杂草扎脚。

李世民光着脚掌健步如飞,却也全然不顾,跑出虎牢关外,更是飞快的跑过了吊桥,双手紧紧地抓着宁寒的胳膊。

“子清,三年了!”

宁寒微微笑着,他注意到了李世民没有穿靴子,从吊桥上一路走过来,竟然留下了道道血脚印。

光是他这份惜才之心,就让宁寒心中有几分感动。

长孙无忌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两只靴子:“殿下,快把鞋子穿上!”

李世民随意的把脚套了进去,拉着宁寒一同往关内走去:“子良,这三年你去了哪里?”

“我就在洛城,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整理撰写史书。”

“哦?”李世民心里十分好奇:“可否让我看看?”

“都是司马世家之前的史料,殿下是看过的。”宁寒把三册《唐志》取了出来,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两页,脸上就挂不住了:“子清,司马家的史书我是看过的,对我的了解甚少,你怎么多加了写笔墨呢,还把我武德初年的那几次败仗写的那么清楚。”

“实事求是嘛。”

李世民翻了两页,重点看了一下刘文静事件的记载,神色凝重了不少:“子清,你对那件事的剖析,比司马仲还要强几分,司马仲只是流于表面,把刘文静的死归结到了裴寂诬陷,而你,则是把更深处的矛盾说出来了。”

“毕竟不是专业史学家,就信手一写。”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你写的很好,也很准确,只是这三册《唐志》如果被父皇看到,恐怕他会很不高兴。”

宁寒倒也没有丝毫担心:“我写《唐志》是出于对司马世家气节的敬佩,并非要讨别人欢心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收起了史书,当下的形势要比过去的几句实话严峻的多。

回到营帐之中,李世民沉声道:“子清,我想知道,如今我军和郑、夏二军相持不下,是退,还是进?”

行军总管刘弘基看李世民问政孺子,心中只觉得荒唐,赶忙说道:“殿下,此时已经相持数月,粮草耗尽,将士都疲惫不堪,只想回关中,这样的情况,你还在犹豫什么呢!退兵方为上策!”

程咬金和秦叔宝则是力战:“我军连战连捷,所过之处,敌军城池或输或降,怎可轻易退军,再将城池拱手让人呢?”

长孙无忌和萧瑀则是暂无定论,但这两人皆是李世民的心腹,无论是战,还是退,他们绝无二言。

而李世民此时心中也没有决策,他有背水一战的决心,但心中也有更多顾虑。

毕竟若是失败,代价之惨痛,是难以想象的。

李世民看向宁寒,眼神中有几分疲惫。

宁寒没有第一时间回复,而是打开《唐志》,写下了一段文字——“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郑军)、窦建德(夏军)。”

写完之后,他才开口:“史官提笔,便不可改笔。”

“殿下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744502_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