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中,营帐内。
宁寒翻开《唐志》,葳蕤在一旁研墨。
官吏将名籍送来,一切都准备妥当。
“武德四年秋,窦建德溃败,灭夏之战英灵。”
“崔浩,长安万年县人,生年十八。”
“张志,洛阳孟津人,生年二十二。”
“周政,颍川金谷人,生年十六。”
……
“武德四年秋,三千英灵,以血定盛唐。”
李世民站在宁寒面前已经不知道多久。
他心中感慨万千,并没有多说什么。
窦建德败,王世充覆灭不过时间问题。
这一切全部仰仗于这些已故的英灵。
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青史之上,不会有人有意见。
但宁寒,是第一个为寒门子弟作传的史官。
三千将士,所有人的名字生辰,概不遗漏。
营帐外,万千将士林立,一言不发。
所有人心中都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谁都难以想象,昨天晚上究竟是怎么样的血战。
但他们知道,此一战,大唐血气,震彻九州!
宁寒落笔之后,看着李世民,神色稍稍有些凝重。
“殿下,夏军溃散,王世充必然不战而降,中原河北地区,都将收复。”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此一役,完全仰仗子清。”
“不敢,臣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宁寒道:“臣有一事相求。”
李世民点了点头,从武德初年和宁寒相见到现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宁寒如此客气的对他说话,自然也清楚今日虎牢关之战对他的情绪影响有多大。
“臣想请殿下回长安之后,为三千英灵做谥文,昭告天下,以国库之才赡养其亲人。”
“好,我答应你。”李世民看着宁寒,重重的点了点头。
然而即便如此,宁寒心中还是充满了愧疚。
三千英灵,皆因为他的冲动而无一人生还。
葳蕤在一旁,看着宁寒自责,心中也十分不好受。
“公子……都怪葳蕤……”
宁寒摇了摇头:“从今往后,听话些。”
说完,他起身向汜水河畔走去。
清亮的秋风吹拂着波澜不惊的水面,宁寒不知道那三千将士究竟对他有多信任,能够如此悲壮。
葳蕤跟在宁寒身旁,一言不发。
昨日,这汜水河畔还有一群将士在练习骑射,而如今却是空荡荡的。
只是秋风之中隐约有一些呼啸的声音,如同三千英灵的低语。
夏军溃散之后,逃走的一些人回到了河北,一些人回到了故乡隐姓埋名。
总之如今盘踞河北,不可一日的窦建德,彻底输了。
洛阳城中,王世充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目光呆滞。
城中的树皮树根都已经被吃完,不少百姓将泥土倒入水中,随后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细泥合着糠皮杂屑烘烤成饼,以此来止饥。
这种泥有独有的名字——观音土。
在连年饥荒的情况下,这种泥是不少穷苦百姓用来填肚子的东西。
只需要一个烧饼大小的观音土,便能饱腹半日甚至一日。
但土终究是土,即便有面粉的口感和饱腹感,终究是一团毫无营养无法消化的泥土。
整个洛阳城中,已经有无数百姓因此而死。
城中街道上,每走出两步便能看到一具躺在地上,浑身肿胀身体腐烂的尸体。
王世充入洛阳,将外城百姓引入城中,那时有足足三万户百姓。
而如今,满打满算不过三千户。
且不说百姓,就连一些王公贵族,而死的也不计其数,整个洛阳城怨声载道。
可无论如何,这是王世充的帝王梦。
让他就此放弃,他还是不甘心:“据守不出,洛阳城高数十丈,坚不可摧,城中有投石器,可投掷五十斤重的巨石,另有强弩无数,足以抵御!”
不过他据守不降的想法立马就遭到了身旁重臣的一致反对:“郑王,我们守在洛阳,便是等待窦建德的救援,如今窦建德兵败,我们坚持又有何用?”
王世充看着从天际线处缓缓压境的数万唐军,回头看了一眼自己富丽堂皇的宫殿,只能被身旁的将臣,架出了洛城“主动”请降。
曾经席卷李唐皇室的窦建德和王世充,败的让人匪夷所思,让人觉得不真实。
李世民率军凯旋的路上,都有些恍惚。
宁寒驾马行在李世民身旁,长孙无忌、秦叔宝等人则是恭恭敬敬的跟在两人身后。
“子清,回长安之后,我定会向父皇大力举荐你,拜将封侯,加官进爵。”
“殿下觉得当今圣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44502_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