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当徐松开口,第一句歌词“就像一部电影原谅惨败的票房”伴随着忧伤的钢琴声响起时。
观众们的心底某个地方忽然被触动了,像是一下被击中了软肋。
一股难言的情绪在心底蔓延了开来,有种恍然大悟后的淡淡伤感。
这是松哥将自己的音乐比作惨淡的票房,如同商业电影与文艺电影之别。
商业电影票房往往都很不错,而文艺片电影却往往没有人买单。
究其根本商业片简单粗暴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往往票房都会很不错,而艺术片很少有人能够看懂片中到底在讲些什么故事,自然也就票房惨淡。
徐松将自己的音乐比喻为票房惨淡的文艺片,这让不少人想到了当初徐松当红那个年代。
无数音乐人、媒体对他这种音乐风格的讽刺,嘲讽。
曾一度音乐圈被批判为垃圾,甚至掀起了一股全网否定他才华的质疑风暴。
无论各种杂志、网页、新闻还是各类媒体,谈到徐松的歌曲都没有过一句肯定。
在这股几乎席卷整个音乐圈的黑松风暴之中,不少曾经年少的歌迷跟风转身化为了黑粉之列。
即便他们内心觉得徐松的歌很好听,但在周围同学朋友的带领下你不黑就会被人批判,被人嘲笑欣赏水平低下。
年少不经人事的他们于是就随波逐流了。
从歌曲一度席卷全国,到一瞬间全网黑。
才有了接下来这几句“我走在街上闷着头游荡
把心事流放
关掉电话卸下行囊席地坐路旁
一如乞人不需要形象”
那时他又签约嗨碟,母亲病重,所以对于这些凄惨的事情还做不到那么释然和洒脱。
最关键的是,他当时的歌曲受众年龄都是一些十几岁还在上学的少年们,消费能力等同于零。
专辑销售不出,周边卖不动。
音乐又不被人认可,徐松落寞的如同一个乞丐。
而乞丐,是不需要形象的。
这首歌前一段寥寥的几句一出,现场观众们顿时明白了。
松哥这是在借着歌曲讲述自己的故事。
简短的几句,现场的观众心里却如同堵塞一般难受。
不少人已经抽泣出声,眼泪再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徐松却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犹自继续唱着。
“万家灯火带领星光拼出个晚上
绚烂的欲望涌进了街巷
每个虚弱地方
广场音箱兀自播放某个排行榜
上榜的歌像背景一样”
这简单的几句让无数观众心里一紧,宛如有只魔爪突然攥紧了他们的心脏。
他们仿佛看到了当时落魄至极犹如乞丐的徐松,漫无目的游荡在大街之上。
看着车水马龙、万家灯火的徐松突然明白了这个世界,其实早已被万千欲.望.填满了。
人们追逐着快节奏的时代忙碌着,那些广场上的音响里正在播放的榜单歌曲并没有人停下脚步细心聆听。
这些上榜的歌曲就像是这车流穿梭、人来人往繁忙时代的背景板一样,无人欣赏。
甚至这些正在播放的排行榜歌曲有些还是他自己的。
“那不是歌那是孤单的歌
这白马非马的逻辑鲜有附和
唱着什么故事里多少曲折
熙来攘往中几人识得
那不是歌那是我写的歌
当时的我喜或悲已经记不得
南辕北辙破坏热闹气氛的歌
被人慌慌张张按掉了”
这一段副歌随着渐渐高昂的钢琴声唱出,那浓浓的悲伤之意早已萦绕在所有人的心间。
那句“那不是歌,那是孤单的歌”直接击溃观众们内心那最后一道柔软的防线。
这句歌词看似是在描述这首歌是在向世人说明这首歌是在他孤单时所作的歌,但却是将自己的歌曲比作白马非马的经典诡辩来调侃那些当年抨击自己作品一文不值的人。
观众们眼前似乎出现了这么一副画面:
落魄孤单的徐松带着些许自嘲对那些黑子们调侃的说道:
“瞧,这是我在孤单中写的歌,难道你们就不停下来好好欣赏一下吗。”
多么的辛酸与无奈。
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只专注于自己眼前的事情。
至于广场播放的歌曲,歌词写的什么,讲述的故事无论有多么的曲折。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几人认真记住了呢。
或许有人觉得歌曲太吵闹,破坏了广场热闹的气氛。
然后就有人慌慌张张的将歌曲按掉了。
这首白马非马节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736208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