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汉当更强

第27章 昭姬?文姬?【2/4,求花求..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没想到蔡邕打起了为刘和取字的念头,刘虞和公孙瓒也是感到惊讶。

如此看来,蔡邕是真的看好刘和。

冠字,代表这个男子成年了。

当然,提前取字的事情也非鲜有,名与字总是联系很大的。

比如,伯安,是刘虞的字,联系起来的话,便是虞、安。

虞安之意,倒是很符合刘虞的作风。

有保护一方百姓的意味在里面。

刘虞也当真是这么一个人。

所以,冠字其实并非单单是成年的象征。

说到底,还要看冠字那人的品性特性。

长辈给后辈取字,师长给学生取字,在汉末是很常见的事。

蔡邕想给刘和取字,刘虞、公孙瓒当然不会拒绝。

但刘和的字,他二人早已取好。

逸平,便是刘和的字。

得知刘和早已取字的蔡邕也只好作罢了。

而后,几人继续谈天说地。

刘和的谈吐越来越令蔡邕钦佩。

当说到眼下流行的“太平教”时,刘和的观点则让蔡邕大为震惊。

因为刘和断言,不久后【太平教】当为大汉的大患。

……酒逢知己千杯少。

若不是时光如梭,蔡邕还真想与刘和谈到竖日天明。

可惜,他还任务在身。

不然说什么也得要与刘和谈通古今。

这是蔡邕最喜好之事。

而对于刘和来说,他肯定蔡邕必会因今日所见所闻,然后选择留在幽州。

良禽择木而栖。

幽州良好的州情,蔡邕不会看不到。

人往高处走。

刘和断定蔡邕会想这事的。

果不其然,蔡邕一回到家中,又愁眉苦脸了起来。

校订史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大量时间。

刘虞给蔡邕一家安排了上好的府院。

此时,蔡邕正在园中来回辗转,思索不定。

刘和给他的印象太深了。

麒麟之才,天纵之姿,又礼贤下士。

比之以往的逃亡生涯,能不能在政治清明、繁华的幽州安定下来度过余生,成了此刻蔡邕苦恼的事情。

白天刘和的那段有关巨鹿人张角太平教的论述,又给了蔡邕好像即将天下大乱的印象。

说不好,有麒麟才子之名的刘和所言,哪天成为现实呢。

到时,他蔡邕要是无依无靠,岂不是得连累一家人。

人呐,越到关键时刻,越容易顾家。

蔡邕为官过,奔波过,逃亡过,大半生过去了就是少有顾家的时候。

今天,他却不得不为家中尚小的俩个女儿想想了。

念及至此,蔡邕看了眼屋内,心想,“这刘和……看来也是能托付终身之人,要不……”

论才气,放眼天下,刘和不亚于任何一个人。

论相貌,蔡邕更觉得刘和无人能比。

论品性,刘和那一番“为生民立命”的言论早已把蔡邕折服。

论出身……刘和是汉家皇族后裔……这令蔡邕忽然停止了遐想。

他天下大儒的盛名,也比不了如此优秀的一个刘和。

所以,蔡邕无力的摇了摇头,“哎,还是算了吧,待对鲜卑和乌桓的战争一结束,我还是投靠卫家去罢。”

蔡邕并不知道有一人目睹了他来回叹气、辗转反侧的样子。

那就是蔡琰蔡昭姬。

也正是后来的蔡文姬。

眼看着摇头苦恼的蔡邕,蔡琰却是不怎以为然。

天性聪慧的她,家中的万卷藏书早早被她读了个大半。

蔡邕流亡的这么些年,天南地北的跑,蔡琰也看过了天下那么多州那么多事。

所以,蔡琰虽才十三四岁,心智却也比同龄人早熟了不少。

阅历丰富的她立马看出了父亲蔡邕在苦恼什么。

所以,蔡琰走了出来。

只见蔡琰身着淡蓝色的朴素衣装,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走起路来若蜻蜓点水般的玉足,皎洁无暇的美丽面庞浮现在月光之下,搭上完美的身形,整个人看起来仿佛天上仙子。

蔡琰走了出来小嘴一张的说:“爹,您这是在苦恼琰儿和琬儿的将来吗?”

蔡邕也没想到,如此晚了蔡琰仍在夜读,想来她是看到喜欢的看的书卷了。

但大人的事,蔡邕还是没想让蔡琰插嘴的。

正因为蔡邕想保护好蔡琰和蔡琬姐妹,所以才不想令她们掺和太多。

世道艰辛。

别看皇帝刘宏现在又起用他蔡邕了,什么时候再贬他都说不定。

这也正是蔡邕苦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645885/33.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