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靠近恒星,温度很高,刘云觉得它没有殖民价值,所以放弃了。倒是南门二比较有价值。
因此,刘云再次把南门二一号行星建设为星际舰队的基地,如同上个时空“变形金刚”里一样,同时也开始扩充舰队,毕竟武力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刘云占据了一颗T0行星,这时候系统提示了:“玩家请注意,你在一颗T0行星上建立了殖民地,但由于星球环境恶劣,无法支持生命,所以你的殖民者只能在封闭空间内生活。为了改善环境,你必须进行‘整地’。整地的目的是改善行星的生存环境,最终达到最适宜生存的T3级别,整地等级越高,殖民地扩展的空间就越大,行星所能支撑的人口数量就越多。一般来说,整地的过程需要调节大气浓度、成分,调整行星温度,然后种上植被,放养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以稳定行星的整地分数。行星光有合适的大气和温度是不够的,只有生态系统的等级提升,行星的级别才能提升,这一点请玩家注意。另外,系统开始向玩家提供殖民工具售卖窗口,玩家可以花费资源或能量晶体选购所需的殖民工具,其中包含了整地工具。”
“系统要卖东西了?”刘云略为诧异了一下,随即嘴角浮现一丝笑容,因为他打开系统售卖窗口后,便看到许多熟悉的工具,这些工具的概念几乎都源于《孢子》。
“不可思议殖民包”,价格240亿资源。该工具重达10亿吨,目前这种吨位的货物只能由母舰储存,可以存放在母舰货舱,或者放在次元舱。使用时,只需把殖民包投放在行星的合适地点上(合适地点指附近有水有矿物),这巨大的殖民包就会展开,放出大量的地形平整机器、建筑机器、水资源和矿物采集设备、矿物冶炼设备,开始自动建立殖民地。大约经过一个月(时间由星球条件而定,地形越复杂,水资源和矿物资源越少,所需的时间也越长),殖民包就会扩展为一个直径50公里的殖民地城市,并且建好防护罩和最初级的能源、水电矿物设施。殖民包新建的城市里几乎是一片空白,后续的城市建造还需玩家自行完成。
大气产生装置,价格150亿资源,该工具的原理是分解行星内部的岩石,释放出大气,使得大气浓度增加。注意,大气产生装置需要消耗能源,系统出售的商品自带一部分能量晶体,只能产生一颗中等行星所需20的大气,如果大气浓度还不够,那么需要添加能量晶体继续产生。行星质量越大,所需的大气也越多。另外要注意,如果所殖民的行星太小,那么由于引力不足,释放的大气很可能会逃逸出去,如果要维持大气,就要每隔一段时间继续补充能量,继续产生大气以维持气压。
大气吸收装置,价格150亿,该工具的原理与大气产生装置正好相反,它能吸收大气,将气体与其他矿物结合起来,固化成岩石储存。例如,二氧化碳可以固化成碳酸钙,或者有机物,但两种方法都有局限性。固化成碳酸钙需要钙元素,钙含量不足时就无可奈何了,固化成有机物需要水,更需要大量的能源。当然,最好还是把二氧化碳分解成氧气,剩余的碳可以和氢、氧元素形成有机物,这就像光合作用一样。这种方法也需要大量的能源。又例如,氨气可以分解成氮气,剩余的氢可以与氧结合成水,这个过程还可以释放能量。有些星球上蕴含大量的甲烷,那么就可以转化成有机固体和水。至于一些行星的大气中含有一些有毒物质,如二氧化硫、硫酸、氯化氢、二氧化氮、硫化氢,则需要净化处理。
实际上,行星大气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例如一颗行星上的大气是“还原性气氛”,上面含有大量的甲烷、氨气和氮气,但缺乏氧气,而且气压偏低,那么就应该一面从地下岩石中释放氧气,一面处理掉这些甲烷和氨气,固化成水和有机物,另外剩余一些二氧化碳和氮气。由于还原性气体与氧气的反应会释放能量,所以可以利用这部分能量弥补分解岩石的消耗,这样会比较节省。这样处理下去,最终把大气调节到合适的浓度和成分。处理大气不能一刀切,否则就算气压调节合适,最后也不适宜人类生存。
除此之外,利用植物、微生物来处理大气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处理的大气更健康,更节省,更适合人生活,但缺点是耗费时间太长。
热光束装置,价格150亿。将该装置放在寒冷的行星的轨道上,环绕行星飞行,然后发出红外线,加热行星表面。原理很简单,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耗费巨额能量。系统建议把这种装置与大气产生装置结合,可以一边适当排放温室气体,一边加热行星,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当然,决定行星温度的根本原因仍然是恒星,如果恒星光芒太弱,而行星又离它太远,那再加热也是白费能量而已。
冷冻光束工具,价格150亿。该装置要安装在行星表面,向大气发出大散射角的冷冻光束,将大气降温之后,光束会把吸收的能量排放到宇宙空间中。热量不可能凭空消失,也不可能自发从温度高的地方流到温度低的地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