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食,这个困扰中国数千年的问题。在古代,一亩地(按现代的一亩计算,也就是667平米)的年产量大约200到300斤粮食,这是没有天灾**的情况下的产量,而且不能是贫瘠的土地。这个是比较低的,远远比不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动不动就亩产千斤以上,而且还只是一季。现在超级稻已经达到亩产800公斤,袁隆平的目标是2010年前达到900公斤,这个很有希望达到。这里超级稻的产量指的是一年种一季水稻的产量,如果种两季、三季,那么因为生长时间短,土壤肥力下降,所以一季产量没那么多,但在一年一季产量900公斤的情况下,种两季的早稻可达650公斤,晚稻可达700公斤,全年亩产高达1350公斤!这种产量,在古代只能是想象而已,因为已经达到他们的十倍!
当然,古代没有各种化肥,而且耕种技术也很落后,耕种速度不高,所以即使直接给他们种超级稻,也无法达到那样的产量。
实际上,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只有几千万人口,耕地相对来说还很多,即使只有每亩两三百斤的产量,也绝对能养活这几千万人,关键是土地和产出的分配问题,如果农民的产出七八成都用来交租,那么肯定很贫困,大乱带来大治,就是因为土地矛盾缓和。
刘云现在财大气粗,准备直接建造500间房子,可以住五千人,消耗资源2500。当然,在此之前,他已经规划好周围的土地,直接圈了10万亩的农田,准备作为第一期的农业用地,由三千人耕种,那么这五百间房子就分成三个聚落建造。实际上10万亩农田也才67平方公里,不算多大,跟几十里外的济南郡没有任何冲突。这些建筑,需要第二天才能建好。
刘云花费100资源建造了司农殿,并且花费500资源购买了科技——改良稻种,可以使亩产量达到200公斤,也就是四百斤,在山东这个地方,如果不加干涉,那么能种一季。由于司农殿尚未建成,所以科技尚未生效。司农殿的作用是提高周围农田的耕作效率,可以使用新工具,提高耕作速度,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自动铺设水利,只要五十里之内有水源,就能把水引导农田里。
另外,刘云又花费200资源建造了冶炼厂,这个必须有100人劳作,当然这个冶炼厂的技术相对古代来说相当先进,除了必须用手工操作这个缺点之外。有了冶炼厂,就可以建造兵营,购买士兵了,或者直接生产武器,用来招募士兵。
以上建筑总共花费资源3500,需要第二天才能购买农民,开始生产过程,现余资源2918000。至于粮食与资源的兑换,4000斤粮食可以换1资源,不过最好是拿余粮换,否则很吃亏。另外,如果以100份铁矿石、200份木材和5000斤粮食这样的比例来换,可以换取5点资源,比分开卖贵了一倍。不过,这个目前对刘云不太重要,因为他的资源多着呢。系统规定在平行时空中不能用资源购买技能包和个人装备(要用功勋),但可以购买粮食、士兵用的武器等一切由基地制造的物品,购买粮食的价格为1资源购买1吨,比卖出去贵一倍。
六七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样圈掉了,因为这里本来就没有人。刘云感叹道:“果真是千里无人烟,这些胡人犯下的罪孽,真是可恨!”
生产型建筑开始建造后,刘云便花费300资源建造了两个兵营,建成后就可以购买相应科技“生产”步兵。现在冶炼厂虽然未建成,但正在建造中也可以建造兵营了,如果冶炼厂建造失败,那么兵营也会毁坏,已经建好的兵营则无法出兵。
当晚,刘云怀着复杂的心情睡下了,这个时代,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正在苦苦挣扎,试图在胡人铁蹄下谋求生存,真是可叹。同一时期,西方的罗马也陷入重重危机,历史上,古罗马于395年灭亡,而现在则处于内部混乱之中,奴隶制已经腐朽不堪,蛮族则不断入侵,成为罗马的一大祸患。罗马没有像中国那样,早早地自动抛弃奴隶制,以致对蛮族入侵没有抵抗力,最终导致灭亡。而中国在同一时期则抵御住了蛮族的攻击,即使五胡乱华,但中华血性仍在,冉闵杀胡之后,汉族便开始缓慢恢复。同样是大帝国,中国和罗马在同一时期都面对野蛮游牧民族的攻击,不知道是不是巧合。
此时(340年),冉闵正在后赵当将军,带领着一支大约五千人的汉军。在338年,后赵与前燕交战,前燕的慕容恪大败石虎,后赵军溃败,唯独冉闵的三千汉军没有损失,因此冉闵声名大振,被石虎任命为北中郎将。此时冉闵的身份为石虎的养孙(其父冉瞻为石虎养子),并且改名为石闵,这样才有带领汉军的权力,否则羯族人不可能让一个汉人带领一支汉军。这个时候,冉闵尚未起兵,所以天下人都骂他是认贼作父,冉闵的忍辱负重只有他自己才清楚。
刘云心想:“什么时候把冉闵招过来,一来他是猛将,二来也能为这位民族英雄恢复名誉——当然这个名誉没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