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要去北戴河出差,为期三天,这三天不能更新了,抱歉。
********************************************
原来,激光武器的研制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首先看激光器的原理,激光器的核心是谐振腔,普通的激光器是利用受激辐射光的原理,让光子在谐振腔中来回反射,并在充能的工作物质中光强迅速增强。而谐振腔的一面是完全反射镜(不可能100%,但已经十分接近),另一面则拥有一定的透射率,如2%透射率,那么反射率是98%(忽略吸收),那么谐振腔中的激光就会从半反半透镜中射出。
但是,这种原理的激光器有一个根本的矛盾,使其无法成为武器。试想一下,如果这种激光器射出的激光能熔穿敌人的装甲,那么激光器谐振腔中的光强肯定比外面的大得多,而谐振腔的反射面能够完全反射如此高强度的激光,这就意味着敌人也可以找到同样的物质作为反射装甲,使你的激光武器失去意义。所以,这种激光器是行不通的。
要制造激光武器,就必须制造“单次谐振腔”,也就是说,激光并不在谐振腔中反射,工作物质的放大系数非常高,激光只通过一次,其能量就达到极高值,工作物质能量迅速释放,然后出射!这样,就不需要反射,激光只向敌人射出去,不会对准自己。这样,上面的逻辑矛盾就消失了,剩下的就是技术问题。
(注:此“理论”纯属虚构,笔者只了解普通激光器的原理,但对高能激光器一无所知,不过激光武器的矛盾是确实存在的。)
刘云造出激光武器后,激光能量不断提升,但到了80亿焦的时候,遇上瓶颈了,就是说单个脉冲的能量无法继续增加。原因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激光的能量从工作物质中来,这工作物质需要跃迁到激发态,或者形象地称为“充能”,然后能量再通过激光的形式发射出去。但是,目前的工作物质的能量密度是有限的,如果单个激光器,就算做得再大,受激辐射光也没法在一个脉冲之内吸收足够的能量,这就是瓶颈。刘云多次改进工作物质,但没有革命性的进步,所以现在已经到了瓶颈了。
“看来,利用化学能产生的激光,已经基本上到达极限了啊!”刘云叹道,不过,如果利用原子的内层电子,甚至是原子核、异形核,就有可能造出X射线激光,甚至伽马射线激光!不过,刘云并没有考虑到这个方向,他现在只想到既然单个激光器到了极限,那就用数量来代替,用多个激光器同时发射,达到更高的能量。于是,就有了“激光阵列主炮”,凤凰2远航飞船上的激光阵列主炮就是又4*4共16门激光炮联合而成的,总口径高达1000毫米,名副其实的巨炮!
当然,凤凰2远航飞船还拥有标准的防御武器——激光防御炮,总共拥有8门激光防御炮,标准的20亿焦级别,可以轻易拦截导弹,也可以对付太空中更小的碎片,和主炮相比的优势是更加灵敏。
凤凰2飞船还有另外两种型号:运输型和战斗型,这两者的设计活动范围只在地球附近,最多达到月球。其中运输型比较简单,只需去掉主要武器,保留最基本的激光防御炮,再减少推进剂数量即可。后面这两种类型,推进剂只需200吨就完全足够了,在大气层内还可以随时补充空气当作推进剂。
运输型飞船,最大起飞重量5000吨,其中载货量达到3000吨!去掉主炮和各种战斗辅助设备,这空间和重量就腾出来了,没什么技术含量。
战斗型飞船,重量不变,但却武装到牙齿,是强大的空间武器!凤凰2战斗飞船,不需要多少载货空间,只需要装载推进剂和武器,因此,装备了四门300毫米轨道炮,外加两门4*4的激光阵列主炮,攻击力十分强大!同时,拥有8门激光防御炮,反导和防空用的,这已经是标准配置。另外,凤凰2战斗飞船还拥有轰炸机模块!为此,刘云设计了800吨的导弹和炸弹空间,其中炸弹是对地攻击用的,至于导弹则不是地球上的普通导弹了,而是空天导弹!
“龙泉”1型空天导弹,总重20吨,其中一半的重量是高能核燃料加推进剂,战斗部只有五吨重。这种空天导弹,用的已经不是普通的离子发动机了,而是推力超强的高能粒子发动机。发射时,高能核直接狂暴分解,产生巨额的能量,将推进剂连同高能核残骸一起迅猛加速到几兆电子伏的能量,向后喷出!龙泉1空天导弹可以在10分钟内加速到1000公里每秒的高速,最终可以达到2400公里每秒的最高速度!因为这种导弹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对付太阳系中航行的其他飞船,因此没有上千公里每秒的速度根本不行。当然,对于恒星系飞船来说,也有规避方法,因为导弹速度很快,所以根本不可能像巡航导弹那么灵活,如果技术高超,凤凰2远航飞船这样级别的飞船还是可以躲避的。而且,5吨的战斗部,还不足以一次摧毁使用精金装甲的凤凰2飞船,最多只能重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