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老,你统辖百官,可知谁人接任兵部尚书最是合适?”
万历皇帝深知朝中这些人的打算,全都是一些结党营私之辈,唯有询问吕仲,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满朝文武当即将目光望向了吕仲。
众人以为,吕仲此次得了如此一个大好的机会,岂能不给吕家人?
要知道,而今吕家在朝为官者极多,吕谨禹,吕谨冲等人更是堂堂四品御史。
吕仲若是举贤不避亲,他们将是最合适的人选。
不少人都在心中感慨,这一下吕家可算是得了一个大便宜。
可谁知吕仲开口道,“陛下,臣正好有个人选。”
“便是兵部侍郎邢阶。”
这话一出口,朝中众人皆是一怔。
邢阶是谁?
哪儿冒出来的?
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就连沈一冠也是一脸的问号。
他根本就不知道邢阶这人到底是谁啊!
万历皇帝皱眉问到,“兵部侍郎邢阶?”
吕仲笑着应到,“正是。”
“邢侍郎乃隆庆五年进士出身,先任密云知县,继为御史,巡抚,后升任南京兵部侍郎。”
“这些日子臣曾调阅上一次援朝战役的卷宗,邢侍郎在上一次援朝战役之时便屡获战功,而且归国后,去年又在南方处置土司叛乱,可谓战功累累。”
“且他处置的战役事后都相当平静,未曾激起民动,由此可见这位邢侍郎乃是一位文武双全之人。”
“若论资历,邢侍郎履历满满。”
“若论能力,邢侍郎也当之无愧。”
“所以,臣举荐邢侍郎继为兵部尚书,统领援朝一事。”
吕仲不仅要举荐邢阶为兵部尚书,而且还要让邢阶从沈一冠手中将援朝一事的总领之职抢来!
吕仲对援朝一事可谓相当清楚,他知道第二次援朝战役中的武将乃是麻贵领衔,所以为了磨砺麻贵,吕仲刻意冷落他,甚至不问不闻。
而第二次援朝的文官,则是邢阶领衔。
此人乃是大明后期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第一次援朝战役之中他不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在第二次援朝战役之中更是在露梁一仗之中大获全胜,击沉日本海船九百余艘,几乎全歼日本水军!
这种名将功臣,吕仲怎么可能不知呢?
但此刻万历皇帝并不知道邢阶究竟是何许人也,听得吕仲这么一说,也只是微微点头。
朝中众臣根本不知邢阶是何许人也,所以此刻他们也找不到反驳的点。
于是,万历皇帝思考再三,最终选择了相信吕仲,委任刑部侍郎邢阶接任尚书一职,总领援朝一事。
“邢阶现在何处?”
万历皇帝听吕仲说他有过抗倭的经验,所以此刻当即想见一见此人,听他在援朝之事上有没有什么建议。
吕仲对此深表赞同,当即告诉万历皇帝,邢阶正在京城述职。
南京的兵部侍郎每年都要到京城来述职,此乃惯例。
万历皇帝当即命人召其前来。
邢阶原本没资格上朝堂,但先是一道圣旨调其上任京城兵部尚书,又是皇帝口谕召其进宫面圣。
这可让他受宠若惊,连忙随着侍监赶来皇城。
进得皇极殿,一套俗礼之后,万历皇帝问到,“朕听阁老言,你曾参与过第一次援朝战役。”
“那你来说说,而今朝中谁能胜任辽东总兵一职?”
万历皇帝也不卖关子了,此刻援朝之事刻不容缓,既然钦定了邢阶为兵部尚书,那听听他的意见总没错。
邢阶心中早有抱负,此刻听得皇帝亲自垂询,心中自是激动万分。
可是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微一镇定便立时应到,“回陛下,朝鲜战役不比我大明国中之战,无论天气,环境还是对战役的把控,非熟识熟知者不可。”
“所以臣以为,辽东总兵非参与过上一次援朝战役之人不可。”
“可惜李总兵殉国,不然李总兵决计是不二人选。”
他口中的李总兵当然是李如松了。
但李如松殉国已经一年多了,此刻也找不到第二个李如松。
于是,邢阶接着道,“所以在臣看来,原都督同知麻贵乃是一个极好的人选。”
“此人不但在第一次援朝战役之中大放异彩,而且深得李总兵信赖,若不是提前被调回国内平叛,他定能帮助李总兵大胜日本水军,李总兵当也不会殉国战死。”
话到这里,邢阶下意识的停了下来。
朝中众人闻言均是未敢出言相询。
谁都知道邢阶这是在指责沈一冠,当初便是他将麻贵提前调回国内平叛的。
别人不问,但沈一冠却不得不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p/57022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