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杨林不肯答应,那他手上的这十几万兵马,可就是一个大问题了。那根本就不是朝廷的兵马,完全就是易风自己花钱建立供养的军队,一支十几万人的私军,一支屡次击败草原骠悍骑兵的胡人,想象一下易风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十五万突厥人的多路进攻,可他不变应万变,最后却连场惨烈的战斗也没有,就轻松的破了其中两路。十五万突厥军啊,换算成大隋的府兵,起码也得能算二十万吧。
杨坚感到头痛起来。杨林太让人出乎意料了,他现在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没有仔细的查一查这个孙子呢,真不愧是在民间流落十几年,曾经在马贼中混成了头目的人。
头疼的同时,他又有些惊叹,这个孙子确实很厉害,厉害的让他都大吃一惊。太子平庸,晋王杨广早有夺宗之意,杨坚当然也是清楚的,甚至他心里其实也是纵容晋王的野心的,因为他从心底里越来越对杨勇失望,他老了,也开始在想着王朝的继承者问题。杨勇这样的人,是很难接的住王朝的未来的。杨广的表现很让他满意,处处都很了得,写诗作赋书法等方面那是更不用说,自小得名儒大家教导,才名显著。不过为君者,这些方面并不需要太出色,他更看重的是杨广治理地方的能力,平定南陈后,杨广坐镇扬州,一镇八年,表现的极为出色。当初刚陈平南陈后,江南地区就爆发大叛乱,可杨广坐镇后,江南再没有出现一点问题。江南的粮食布匹丝绸茶叶,为大隋的繁华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就凭这一点,杨广就有资格继承大统,接管隋朝。
不过杨广也不是没有缺点,杨坚一直觉得这个儿子可能在江南呆的久了。又娶的是江南妻子,身边的也多是些江南的文人,他甚至还活了一口吴侬软语,这让儿子身上有股子他也说不出的味道,一种他不喜欢的味道。他更喜欢的是那种充满北地性格的继承人,有文化才气。但不需要太出色。又有军事才能,这在刚统一天下的大隋,是很需要的,尤其是北方还有那么强大的一个突厥,东面还有一个一直虎视眈眈的高句丽。天下并不太平。大隋需要一位能征战的君主。更重要的,大隋也需要一个眼光长远,有大局观的君主。
原来,他一直以为杨广是这样一个人选,可现在,孙子杨林似乎比杨广更出色。杨林也有文名,他看过不少下面进呈上来的杨林做过的诗词,写的很好。不似那种南北朝以来的淫糜浮华的风格,而是很有魏武之风,大气。格调很高。而若比起武,肯定更比杨广出色,虽然杨广曾经率军平陈,也带兵打过突厥,可那都是挂帅性质。可杨林却是实打实的带兵打仗,甚至冲杀在前的。就说这次的战斗。虽然不再是亲历阵前,可那全局统筹的能力却已经相当了得了。
不过杨广和杨林倒都有一个共同点。他是看出来了,这两人都很会伪装。
他要如何选择?选杨广。杨林会是个大麻烦,不但得把杨勇废黜,还得把杨林一起废黜,还得把他封到遥远的南疆去,不然,只怕会后患无穷。相比起来,但是继续维持眼下的状况比较好,杨勇是太子,杨林是皇太孙,杨林就算拥有重兵,反正天下早晚是他的,也不用太担心。不过也有一个问题,他虽然立了杨林为皇太孙,可万一将来他大行,杨勇成了天子,到时杨勇要换太子呢?难道到时还要来一场太子叛乱,把皇帝父亲赶下台的丑事?
杨林啊杨林,你可真是让朕太意外了啊。早知当初,他也不会那么随意的立杨林为皇太孙了,现在倒好。杨林是皇太孙,他因此也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更加放不开了。
“或许可以考虑把杨林的军队收归朝廷,设防他处。”杨坚想道,一想到皇太孙杨林手上有不下二十万军队,他就觉得如芒在背。之前杨广才表现出一点太过强势的苗头,他就立即借刺案把杨广给夺了帅,还软禁了一阵。现在杨林已然拥有了一支这样强大的私军,他岂能安心。杨林有这么一支大军在,可以说,他就无法有任何关于换储的行动了,不然就极有可能要面对一场叛乱。在说了,他甚至不得不多心的想到,万一杨林等不及呢,万一他想取我而代之呢?杨林不得不这样想,越这样想,就越发的不安了。
他从御安一角取出另一道奏折,这却是当初太孙在京之时,曾经入宫之时与他讨论的一些记录,都是绝密之语,那些话就没出过这间宫殿,他连皇后都没告诉过。那些话,后来杨坚自己回忆记录下来,经常翻看。都是些关于朝廷的制度的一些改革建议,如官制的改革,甚至还有税制、兵种等等改革。有些已经开始实行,如阶官、勋官的改革,还有如封建诸侯南疆等,当然绝大多数都还只是停留在这本折子的纸上。
杨坚翻看着,找到其中的一项。
那是一条关于撤消各级总管府的建议,建议中杨林认为总管府适合于开国之初,但如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