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也就是两个步兵营,一个战车营和两个辎重营,现在这六千新兵可以编入各军的步营骑营战车营,然后缺少的兵员可以等回去后再招募一批新兵编成两个辎重营,差不多三个军的架子五万多人就能拉起来了。
拆分后,三个军都将是混成军,不是纯步兵或纯骑兵或纯战车,而是采用六个营加五个直属团的编制,三步营一骑营一车营一辎重营,外加工、炮、侦察、警卫、宪兵各一团。数量上和此时大军作战时的编制很相仿。易风对于隋军的作战模式也有些了解,眼下隋军有府兵也有边军镇戍兵,府兵主要布置在京畿附近。而镇戍兵都布置在四边。平时府兵轮流训练和上番戍卫京师,镇戍兵则驻守边地。一旦有战事,朝廷主要是调集各骠骑、车骑府的部份兵马,然后再调集一部份战事爆发附近地方的边军,组成行营。若是战事规模小,一般只派一名行军总管统领,兵员一般就是一军或一军以下。一军最多数量为两万人左右,但其中有辎重兵六千,战兵实际上一般为一万四千左右。其中骑兵四千,步兵一万。若是战事规模大,则编为数个军,由数个行军总管统领。其上再设一名行军大总管或行军元帅。战事结束后。士兵解散回乡,将军回京缴印。
易风打算一军兵员一万八千余,其中辎重兵将近三千,比起朝廷行营编制一军有六千辎重兵,少了近一半。不过易风手里有大量的车马,因此一个近三千人的辎重营,只要不是离怀荒太远作战,作战时间也不超过三个月的话。那么一个三千人的辎重营是完全可以负担起一万五千余战兵的作战补给任务的。
编成三个军后,更利于指挥。以后也能更有效的分兵作战,适应更多战场需求。
只是最终他还是觉得眼下时间太短,马上拆分开来的话,还是没有合适的统兵人选。想来想去,易风最后觉得还是应当拆分,但可以先暂时换个方式。比如,武州军名号不变,依然是一个军,但可以把全军按他的预想拆成三个部份,名字就分别为前军、中军、后军三个部份。易风依然直接统领武州军,暂时也不用任命各军的主将,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再正式拆分也不急。
不过就算如此,各军的主将副将等可以先不用考虑,但扩编拆分之后,武州军也将有十八个营九十团,若再加上十五个三军的直属团,就有总共一百零五团了。十八个营加上一百零五个团,营团级军官缺口很大,需要提拔大批将领,该提拔谁,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原来只有十一营共五十八个团而已,这等于一下子要新增七个营将和四十七个团长,以及七套营级军官班子和四十七套团级军官班子,一下子需要增加三四十名营级军官和两百多的团级军官。更别提,还有更多的都队级的初级军官缺口。
若按资历升迁提拔,那现在有数十名团级军官能升任营级军官,而有两百多都级军官能升任团级军官,紧接着,就是大量的队级军官升任都级军官。
可以说,编制之后,将出现大量的各级职位,一个编制一个坑,对于现在的武州军各级军官们来说,这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这大量的新职位,使得他们迎来了一次比打两次舍河川和饶乐河之战加起来还要好的升迁机遇,也难怪只有点风吹草动,现在就全军兴奋,一个个都眼巴巴的在等着中军帅帐里做出最终的决定。
当然,在准备将武州军扩编成三个军后,还有许多事情也需要跟上。前中后三军暂时还是都隶属于武州军,算不得一个军,因此也暂时不需要任命军主,副军主了。他打算前中后三军里,只先设参谋处,统领六槽各科,但参谋处只是负责联络上下各级,承上启下作用,增强易风对三军下面各营团的直接控制。这样一来,就算暂时没有军级的领导层,他也能增强对下面这十八个营一百零五个团的控制了。
三军各设参谋处及下属六曹各科,同时易风也决定在武州军的军部增设几个部门,在原来的六曹之上,易风准备设立参谋部、装备部、后勤部、内务部四部,用四部六曹来提升全军的指挥协调能力。参谋部负责参谋赞画,装备部负责装备,后勤部负责后勤辎重军需,而内务部,则是主要负责内部督查,统领宪兵,主持军纪,并还将情报等事务。
内务部特别事务科,就将是专门负责收集情报,是易风的情报顾问。在此之前,其实易风手里也一直有着情报机构,而且不止一支。易风入主怀荒之后,也整合了数支势力,其中也接收整合了那几支势力原本的情报组织。猛虎盟、高家等几方的情报机构易风收归已用,但并没有完全整合在一起,而是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部份。收集情报的同时,也相互监督。现在易风打算给这三个部门一个正式的名称,原来白马堂的情报人员,以他们为主成为武州军内务部特别事务科。另外原猛虎盟为主的那些情报人员,则将组成武州总管府户曹统计局。以原高家情报人员为主的那批人员,则将组成大将军府军事情报处。
特科、军情处、统计局,都是易风手中的情报机构特工组织,易风不嫌麻烦的建立三个,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