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的开办,李浩也只是一个想法,并没有系统的规划,于是,两人进了屋子之后,一直聊到半夜,李浩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而孔颖达竟是越来越激动。
李浩打算忙完这一阵,便着手办学之事。
第二天,李浩亲自到工地上查看农场大道的建设情况,几十名工人一起动手,速度其实并不慢,但还达不到李浩的要求。
于是他亲自写了一封信,让李大壮带着信去了鄠邑县,交给鄠邑县令崔兆,请崔兆在鄠邑县帮忙召集民工,最好是石匠,来农场工作,工钱每天五十文。
崔兆得到李浩的信之后,不敢怠慢,正好最近有不少从西边逃难过来的灾民,其中不乏大量青壮年,于是就吩咐人手,挑选了五十多个身强力壮的青壮,亲自送了过来,还给李浩带来一些鄠邑县当地的特产。
“侯爷,下官早就想登门拜访,奈何最近杂事太多,实在是惭愧!”崔兆很恭敬地说道。
如今,大唐官场,人人都知道,这位鄠邑侯,是爬的最快的,也是最深得皇帝喜欢的红人。
不到两个月,从一介草民,变成侯爷。
就是在战场上立了大功劳的将军,也没有这个待遇啊。
“崔大人有心了,大壮!”
李浩招呼一声。
李大壮急忙拿出李浩要求准备的一篮子雪鸡神蛋,一篮子馒头,还有篮子冰晶白菜。
“这是我农场的一些产品,请崔大人带回去尝尝。”
崔兆都傻眼了。
“这……这……谢谢侯爷,以后只要有用到下官的地方,请侯爷一定不要客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崔兆的确很激动。
他见过不少的王爷侯爷之类的,却没一个像李浩这么客气的,非但说话客气,还给他送了东西,而且他早有耳闻,这些东西,那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崔兆回去之后,又派了十二个家丁过来,直言是帮忙李浩修建农场,只需要管吃饱饭就行,工钱,一分都不能要。
自此以后,鄠邑县令崔兆,逢人夸赞鄠邑侯李浩的人品,为李浩好名声的传播,贡献了很大的力量,在整个鄠县,百姓们都知道了李浩的存在,更知道,鄠邑侯李浩,是一位大好人。
皇宫内。
“陛下,这是孔师让人捎来的书信。”
李二打开孔颖达的书信。
信中,孔颖达先是表示一定对李浩好好进行教导,不辜负皇帝的所托。
但孔颖达着重提到了李浩发明的劳改的好处,还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劳改的好处。
李二看了,连连点头。
“鄠邑侯李浩,果然是个人才,连这种好办法都能想到。”
大唐乃至以往的历朝历代,都有让奴役烦人的行为,但更多是对犯人的一种惩处,其目的和李浩所提出的劳动改造,大相径庭。
李二受到启发,当即找到长孙无忌等人商议劳改的可行性。
几位大臣议论一番之后,都觉得很可行。
“陛下,臣以为,这个法子好,”刑部尚书经常和各种法律打交道,第一个称赞,“我大唐每年除了死刑犯,都有许多犯罪之人,尤其是各地官府,都会收押许多犯罪极小的人,这一部分囚犯,按照以往的律令,不能被发配到矿山或者去修河道,所以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但如果以后规定劳改,可以根据所犯之罪的轻重,规定劳改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但可以让这些囚犯改过自新,还能减轻各地官府的压力。”
“臣以为,先不必推广到天下,不如先在长安试行,如果真的可行,再推广天下不迟。”房玄龄比较谨慎,建议道。
李二点点头,当即给长安县令徐俊下令,在长安县先试行劳改之法,而第一步,就是向辖内的百姓宣布这一措施。
徐俊得令之后,大喜。
“陛下英明,有了劳改令之后,长安城内游荡的这些地痞流氓,终于有法子惩治了,还有那些想到大牢里免费吃住的人,这下,恐怕后悔都来不及,哈哈……”徐俊说道。
旁边的人小声提醒道:“大人,据说,这劳改之法,是鄠邑侯李浩想出来的。”
“鄠邑侯,哈哈,怪不得,鄠邑侯的脑子,应该是大唐最聪明的了。”徐俊赞叹道。
……
下午,李丽质回到农场,为李浩带来了二十两白银。
这天,卖出了两千个馒头,但是依然供不应求。
加上皇宫内采购的,还有几位大臣家里采购的,一天下来,李浩收入就有四十多两白银,纯收入达到三十两左右。
而他现在一共有一百五十多名工人,一天的工钱就是把两银子左右,却是足够开支了。
但是,李浩感觉还是缺钱。
因为,随着农场后期的改造,肯定还需要大量的钱。
他找到李老实,开始着手木器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515498_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