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皇帝诏命,废止赵高当政期间一些列恶政律法,以商君定制的秦律为基准,为百姓平反,归还百姓的财产爵位,对于错判,误判者一律无罪释放,
并赏赐关中百姓爵升一级,口税半之,良田五亩·······”
咸阳城内外,传令兵手里拿着诏书,到处宣讲,传命,整个咸阳百姓纷纷从家中出来,围在那些出来宣讲新政命的秦吏周围,
传令兵快马疾驰,从人群中穿梭而过,因为他还要向其他五郡的秦国人民传颂这令人振奋的消息,
传令兵满脸的欣喜,因为从新皇帝的诏命上看,他本人也可以爵升一级,还可以领到五亩良田。
但是真正令传令兵感慨不已的是,每当他走过一个街道,一个乡里,就会听到身后的百姓,在弄懂诏书内容之后,发自内心的欢呼···
回头望去,那些百姓恭敬的面向咸阳宫的位置,长跪不起,他们用这种真诚的方式,感念着新皇帝的恩惠。
三年了,他们从胡亥和赵高身上得到永远只有压迫和剥削,秦法曾经多么崇高,连太子也不敢违反秦律,
可是在这三年,秦律已经成了废纸,成了上位者压迫百姓的武器,成了关中百姓眼中残暴严苛之物。
事实上,在始皇帝当政期间,秦律并没有太多残暴之处,反而相当人性化,比如,后世传陈胜吴广起义因为大雨失期当斩,实际上,秦律规定,大雨失期可以免责,
而因个人失期,迟到三到五天仅仅是责骂,迟到六到十天是罚一个盾牌,迟到十天以上罚款一个铠甲,有何严苛之处?
再比如说,秦律规定征发徭役三十天以上的是可以得到官府一定的补偿款,受伤,惨死都会得到抚恤,立功了还可以升爵,
但是到了,赵高当政期间,服徭役的补偿款,被赵高和层层官吏巧取豪夺,为仅赵高一人,为修建丞相府邸,征发数万百姓,
其中惨死者,伤病者均以修缮不当论罪下狱,其家中资财皆被赵高夺去,秦律已成摆设,百姓对秦的官吏恨之入骨,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刘邦仅凭“约法三章”就可以俘获整个关中百姓的人心。
所以,三年间,百姓对上位者已经绝望,他们不知道在这种压迫之下,还能撑多久,他们怀念商君,怀念以前时代,所有人遵循秦法,哪怕是王公也不敢无故欺压百姓。
而现在,赵高被论罪处死,新皇帝恢复秦律制度,百姓还得到了赏赐,百姓能不欢呼雀跃?
最主要的是,百姓终于看到了平冤昭雪的这一天,看到了商君时代重新回来的希望。
·······
雍县,作为秦国赢氏原本的都城,对赢氏一直有非凡的意义,既代表赢氏起源的象征,也是秦国重要贮粮基地,
从西北陇右之地,到南部的巴蜀之地,雍县是运粮到咸阳的必经之地,秦国大部分的粮食都要集中在雍县,在关中,雍县对于秦国的重要性,仅次于首都咸阳。
如果从上帝视角俯瞰整个雍县,与咸阳人民的欢呼雀跃,享受新皇帝恩泽的兴奋相比,这里的人民反倒是一脸的悲哀,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精气神。
原因很简单,昨日,子婴杀死赵高之后,整个咸阳被彻底控制,消息无法传出,所以其他郡县并不知道咸阳已经发生了惊天巨变。
作为关中重要的粮食基地和中转站,赵高当政时期任命自己亲信季僚为雍县县令,目的就是控制这个中转站,然后以各种名义贪腐秦国从巴蜀和陇右运来的钱粮。
季僚本人也心狠手辣,鱼肉祸害当地百姓,此时的季僚正在雍县西北之处一片肥沃的土地之上,这里的百姓千人都跪在季僚面前哀求着季僚:
“大人啊,求求你放过我们吧,我们自古生存于此,失去这片良田,我们乡里千人都会饿死啊。”
“砰!”季僚一个大脚就踢在了那个百姓的身上,那人没来及反应,身体就已经飞出好几米。
“哼,你们这群贱民,饿死了,管我什么事,我是奉了赵丞相的命令,看中你们的田产,是给你面子,不要不识好歹,否则本县令把你们全部发配到北地修长城。”
季僚身后数十名官吏都恶狠狠的看着那些百姓,尽管季僚人少,百姓人多,可是在关中,秦人对秦法和官吏的畏惧深入骨髓,所以几乎都没有人敢反抗。
只见靠前的那些百姓,跪着匍匐向前,在季僚面前磕头不止,眼圈已经湿润,苦苦哀求着季僚,甚至上前抱着季僚的大腿:
“大人啊,求您啦,这可是我们生存一本啊,若失去田产,我们真的没法活了啊···”
“是啊,大人,您就放过我们吧。”
“大人,我们愿意世世代代为您做牛做马,您高抬贵手,给我们留条活路吧。”
“呸!”季僚一口浓痰吐在了百姓的身上,他厌恶的看了那些百姓一眼,然后拔出腰间的佩剑,
“锵!”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674586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