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下两章晚上更,要去办大事,能不能腰疼有人锤,口渴有人倒水就看今天了!祝我好运……)
“不错,应该是梨花的样式。”老焦捻着胡须道。
李元芳皱了皱眉头:“这不是真花,应该是雕刻有梨花的装饰物,高温加热后灼烧而成,这不是短时间内造成的,至少应该超过半旬。”
“大人也精通此道?”老焦诧异道。
“略懂吧,伤疤不红不肿,比皮肤颜色较浅,是粉白色,这最少已经十天了,而且应该是烫伤。”李元芳道。
“这块伤疤,说不好……”老焦摇了摇头。
他说不好的,就是这块伤疤与管家的死是否有关。
说有关系吧,这伤疤已经很长时间了,说没关系吧,这伤疤又明显是被人故意烫下的。
“梨花……”李元芳却将目光放在形状上。
这伤疤会有这样的形状,是李元芳最不解的。这就像是酷刑中的烙铁一样,会给人留下一个特别的印记。
问题在于这个模子。
梨花不是什么好寓意的花,至少寻常百姓家不会用梨花。
因为梨花的“梨”字,音同“离”,而且梨花色白,白色本就在古代是不吉利的颜色,发丧才到处是白的。所以一般不会选择梨花作为装饰物。
除了……
“梨园……”
梨园的称呼自唐代而始,后来就基本上指代戏曲界。
因为唐玄宗在梨园开大会,有失误的都会被唐玄宗指出来改正,这就是指教之恩,所以这些地位低下的伎子伶人就被当做是皇帝梨园弟子。
在平民百姓中,梨花不怎么样,唯独在戏曲界梨园行,梨花是很有意义的花。
那么拥有梨花饰品的,很可能就是梨园行中人。
“他一个管家,怎么会和梨园行的人发生冲突呢?”李元芳想不通。
摇了摇头,这种事情暂时还没有联系到命案。
留下老焦来验尸,李元芳开始查起命案现场来。
不是移尸,那么这里就是第一案发现场。
对命案来说,找到第一案发现场至关重要。
在管家的桌上,有一个小茶杯,显然是他用过的。
“嗯?”李元芳拿起茶杯,一丝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那不是茶,是酒!
李元芳想了一下,是汾酒。
随手从旁边老焦的箱子里拿出一张白手帕,在茶杯里轻轻一擦,一些淡黄色的粉末出现在手帕上。
那不是酒糟,不管是颜色还是颗粒大小都不对。酒糟是不会溶解在酒里的,但是这种淡黄色粉末,应该是溶解后沉淀的。
“老焦,认识这个吗?”李元芳递过去。
老焦仔细端详一阵,抬起头:“大人,这是藜芦粉。”
“藜芦?”
“哦,是一种药材,具辛、苦,寒,且有毒。”
“有毒?”李元芳看向他。
老焦笑道:“大人,藜芦虽然有毒,但只能令人呕吐不止,只要喝了葱白汤就能止住,不会致人死亡的。”
“呕吐?”李元芳看向地面,果不其然,在地上有一滩湿润的石砖,已经被擦拭过了。
“只是恶作剧?”李元芳感到有些诧异。
到处看了看,堂子里没什么特别的,至少现在还无法将发现串联在一起。
李元芳就去了后院。
打算询问一下这群人。
路过转角时,李元芳看到了一间小屋,是放柴草的,地上有很多脚印,不过都模糊不清了。
没有太在意,继续走。
可是贴近小屋的时候,李元芳发现,在地上,隐隐有黑色的东西。
俯下身,扫去一些土,李元芳将黑色的东西拉了出来——半截木块。
木头完好的一面很周正,应该是加工过的木质器物,可是另一面,很明显有被焚烧过的迹象。
继续挖,李元芳一连拔出了十多根这样的木头,有的被完全烧成炭了,有的只是烧了一小点。
同时,李元芳还发现了一个连着门锁扣的木块。
“一扇门?还是……”李元芳看着旁边新盖的砖屋,“一座房?”
有用吗?难说,现在根本没有证据能串联起来,只有茶杯里的藜芦粉和管家呕吐能联系在一起。
李元芳打算寻找新的突破口,先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一下情况。
“大人!”捕快对李元芳行礼。
“有人出来吗?”
“没有!”
李元芳点了点头,看了一下隔壁的偏厅,李元芳道:“你去一个个把人带进来,我要问话。”
“是!”
坐在偏厅的椅子里,王大奶奶老神在在,没有半分不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642072_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