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砺剑水浒

第四章 龙潭论道儒生归心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二龙山在赵无神治下渐渐走上正轨,但却遭遇了财务危机,让他头疼不已。面对缺钱少粮的窘境,他思索了片刻,心道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后勤保障的问题,才能安心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这支队伍。俗话讲富贵险中求,要干就干一票大的,赵无神考虑周全后起身道:“汤文听令,令你迅速按先前规范编制整编队伍,小校、都头由各队、营士卒推选,由你考核举荐,明日交名册与我定夺;原定明日的校场考核推后十日,十日后考核不过的军法处置”。

“得令”汤文抱拳领命。

“徐达听令,令你速查明五名细作底细,限你五日内再对寨内众人悉数排查一遍,含括家眷一人不漏,那五名细作明日由我亲自审查”

“得令”徐达抱拳领命。

赵无神再看看杨宇校,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我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让老杨受累了”。杨宇校急忙道:“岂敢、岂敢,属下办事不力,让寨主忧心了”。

赵无神稍作停顿,对众人道:“明日议事厅议事,十日后下山借粮”。三人听闻借粮,无不两眼放光、摩拳擦掌,领命后皆各自准备去了。

次日辰时,赵无神早早召集大小头目在议事厅议事。

汤文呈上预选头目名册,赵无神听取众人意见后,确定了人选。陈达禀报细作情况,杨宇校又将山寨后勤明细一一禀报了一遍。

待商议借粮一事时,在场众人热情高涨,似乎只等寨主一声令下便要杀下山去。

汤文抢先道:“禀寨主,我山寨以东即为青州,如骑快马仅一日路程,这青州号称东道之雄,物产尤盛,朝廷织锦院便位于城中,确实富衍。寨主只需点起兵马,我等带人取他城门,杀将进去,可解粮草紧缺之急”

“城墙多高?驻军多少?步军马军分别多少?城防岗哨多少?驻军分别在何位置?各富户又分别在何位置?家中又有家丁多少?……”一连串问题把汤文等人问得不知所措。

“孙子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我山寨士卒,皆是我等兄弟,岂可轻易去死,爱兵如子胜乃可全,……”,赵无神几句话把几人说得羞愧难当。接着又道:“那青州虽然富足,但官军防守甚严,我若强攻与飞蛾扑火何异”。

众人异口同声道:“全听寨主吩咐”。

“汤文听令,令你速挑选三百精兵加紧操练,另优选五十精兵与我亲自操练”

“徐达听令,令你速选派探子入城,一应情况须得打探清楚,如有半点差错,军法处置”

“杨宇校听令,令你备足军马粮草,备齐作战各类物什,……”,待赵无神将此次青州借粮一应事宜均安排完毕,众头目得令后唱声喏皆各自散去。

议事完毕,赵无神便来到后山牢里,见五个细作分别关押牢房里,逐一看过后发现其中四人都蜷缩在牢房一角,见了赵无神都抓住栅栏大叫“大王饶命”,唯有一个青年不吵不闹,似僧人打坐般,微闭双目靠墙静坐,倒有几分文人气节。

赵无神心里清楚,这种有着儒生气节的人就是认死理,但一旦归心了,绝对是死心踏地,南宋一众大臣跳海殉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二龙山不能只有武将担纲,还得有文人主政,所以赵无有心要收他归心。

同时,赵无神也明白一点,当细作者不可轻放,若无十足把握,下山后定将山寨底细报告官府,可谓后患无穷,同时还极易成为双面细作,两边讨巧。于是传令徐达,其余四人愿留山寨者编入队伍,严加监视,不愿留者,杀。然后将那名青年提出大牢,带到回龙潭旁边的凉亭内。

这座凉亭乃是杨宇校所建,他见平日里赵无神最爱来这回龙潭旁的大青石上静坐沉思,便带人就地取材,建了一座木质凉亭,取名“回龙亭”,亭内摆有一张茶桌,几个小木方凳,别有一番情趣,立在那水潭旁倒有一番“风亭立久白须寒”的味道。

坐定后赵无神叫左右都退下了,然后倒了两杯清茶,一杯推至这青年身前,也不多说话。

过了一会儿,赵无神问:“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你可知其意?”

青年抬头望向赵无神,就像看怪物一样,心想这杀人不眨眼的魔王看似五大三粗,却知圣人名言。

赵无神见青年只顾看自己,久不应答,又问:“你可知其意?”

这青年想那就陪你对上一对,看你有何本事,道:“如何不知”

“何以为德”赵无神继续问道。

“子曰,通习六艺,臻于三德,即仁、知、勇三达德,何谓仁,乃仁者爱天下之人;何谓知,乃知天地自然、知伦理道德、知社稷政治,包含天命之知;何谓勇,乃君子之勇,为国为民而勇”

赵无神深感惊叹,心道这家伙要是放在前世不考清华北大就亏了。感叹归感叹,谈话还得继续,要不然刚才那几句抓破脑袋背下来的孔子名言就白瞎了,又继续问道:“当朝皇帝可有此德?”

“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708935_4.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