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系统让我当昏君

第75章 枢密院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五是节流法。主要包括裁汰多余的官僚编制、部队编制,降低官府开支标准等等。

大魏发展至今,官僚机构已经非常臃肿,适当的缩减人员规模,每年也能省下一大笔钱。

王猛念完全部的经济改革措施以后,全场都被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得缓不过劲来。

还是老臣林松最为敏锐,当即提出了自己的一点忧虑:

“陛下,王猛大人提出的改革方略,老臣认为确实是利国利民。可是是否存在太过激进的问题,要知道光这新税法一条,就触动多少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的利益,要是地方的豪绅们联合权贵作乱,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严歌点点头,对林松的老辣表示赞许。

林松提的问题确实是一针见血。

其实他提到的这个问题在王猛当初的“景略十论”中已经涉及到,那就是君权!

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想要彻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其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高度中央集权。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的贯彻和对地方权力的绝对控制。

实际上,无论是东厂还是仕女司,都已经是严歌强化集权的措施。

但这还不够,因为这两个机构毕竟是属于情报、监视性质的。

真正强有力的中央集权需要更彻底的政治制度改造。而这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的大魏,中央的权力虽然像古代东汉、日战国时期那样分散,幕府、军府等军阀掌控大权,国家名义上统一实则割裂,但是论集中也并不过明清。

主要问题除了地方豪绅势力强大以外,还有藩镇。

大魏17道69州33郡,实际真正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的只有7-8成,其它的则被藩王、地方军府和节度使把控。

这是因为太武帝吸取梁朝中央军腐败退化,地方常备军力薄弱易被外敌突破的教训,才在一些军事要地设置了军府和节度使以及藩王来作为防守。

只是这样一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边境的防御力,大魏立国以来周边外敌侵扰更甚于大梁,但是却依然总体上保持国家稳定。

可是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在于,一旦藩镇势力过大,就有可能反噬中央,形成汉末割据、安史之乱等类似的变局,而如今的大魏就有这种风险。

从理论上来说,严歌应该先改变吏治,完成集权以后才动手进行经济改革。

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眼下必须先把改革弄起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增加国家财富,才能应对接下来的种种危机。

因此如今严歌只能死马当活马医,先改了再说。

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反正现在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西北王严亮蠢蠢欲动,债多了也不压身!

严歌说道:“林老说的确实是个问题,但眼下充实国库为当务之急,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循序渐进,因此必须承担改革的镇痛和风险。但是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有心之人作乱。”

严歌高声说道:“枢密副使陈磊!”

“朕决定从将原军机处改组为枢密院,任你为枢密院新任的枢密使,地位等同九卿!”

“枢密院主要负责全国常备部队的常规管理,地方守军全部归枢密院管理!”

“新推行的府兵制由你一手负责,务必要借改组地方部队的机会,牢牢将兵马控制在手中,尤其是要注意对新建府兵的掌控,此乃国家安危之基石!”

“臣遵旨,臣蒙陛下器重,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陈磊激动地在地上磕着响头。

要知道枢密院从规格上来看应该是比军机处高了一级。

从原来的花架子变成实权机构,而他原来只是副职,中间还隔着一个军机处的正职,他这一下可就相当于升了两极!

陈磊能得严歌如此器重,也是他屡次犯言直谏,行事方正,有大帅风度的原因。严歌认为虽然他只是一个枢密副使,但未来能担大任,因此才破格提拔。

群臣都纷纷用羡慕的眼神看着陈磊。

在内政方面三司的领导人成为了扛鼎人物,而如今军事上又出了一个陈磊,相当于是皇帝跟前出现的第四个红人。

“另外,东厂和仕女司在接下来必须全力投入地方情报的掌握中,务必要防患于未然!”严歌又叮嘱顾念芯和徐昆道。

“至于原军机处,其功能改变为对外战争的部署筹备,总体战略规划和布局,以及战时的调动和策略制定!暂由王猛担任军机处首席大臣!”

改组后的军机处成为了一个类似参谋部的作用,主要职责由对内变成了对外。

在战争时期这种灵活调动的制度能够让中央部署更加有弹性,有利于集中制定战略。

让王猛由大学士变成军机处大臣也是无奈之举,正常来说王猛应该是留在严歌身边作贴身幕僚的,毕竟他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704602_76.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