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庐州城一路向西先到光州,这里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有一段路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只要到了光州就可以路北上到达北宋都城开封了。公孙策和包拯四人沿着庐州西边的管道踏上了征程,包拯很奇怪,为什么公孙策这个富家公子要走路上京。八两银子就可以坐船上京,睡一晚上可能就到了。
其实公孙策也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这一次出来他是一定要跟着楚楚的,因为他想去隐逸村看一看。这倒不是公孙策对那里的干尸案你有兴趣,而是别有图谋。
公孙策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见识见识崇庆七鹰,如果随便可以得到一些武功秘籍,那就更好了。就算弄不到武功秘籍,能把暴雨梨花针弄到手也是好事一桩。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武功高强的人比比皆是,为了自保,除了学武之外也可以仪仗外物。毒药和暗器是杀人最简单的方法,与其累死累活学武,不如拿着暴雨梨花针自保。
至于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崇庆七鹰里的老小卓七叔了,公孙策记得卓七叔卓峰是一个盗墓高手,这一次去隐逸村就是为了卓峰的盗墓本领。因为公孙策已经找到了一本绝世武学的下落,不过想要得到它可能要开棺掘墓,所以公孙策一定要去一趟隐逸村。
公孙策盯上的这本绝世武学就是少林的《易筋经》,《易筋经》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后传给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少林寺和大相国寺都是禅宗分支,但是达摩却是在少林寺面壁修行,所以经书留在了少林寺。这卷经文义理深奥,慧可苦读钻研,不可得解,那时谁也没想到《易筋经》是本绝世武学,都以为是一本佛法经书。
虽然《易筋经》经文寥寥,但却是达摩所留,必定非同小可。慧可大师研习二十余年,终未能彰经文秘义。于是慧可大师遍历名山,访寻高僧,求解妙谛。终于有一天他在四川峨嵋山遇到梵僧般剌密谛,讲谈佛学,大相投机。慧可取出《易筋经》,和般刺密谛共同研读。二位高僧在峨嵋金顶互相启发,经七七四十九日,终于豁然贯通。
可是这个时候,两个人依然只把《易筋经》当做是佛学经文。直到十二年后,慧可大师在长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轻人。两个人谈论三日三晚,才将《易筋经》中的武学秘奥,尽数领悟。那位年轻人,便是唐朝开国大功臣,后来辅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将入相,爵封卫公的李靖。
李靖建不世奇功,想来也是从《易筋经》中得到了不少教益。想当初隋末天下大乱,武功高强之辈数不胜数。吴兴沈光,张须陀,秦琼还有来护儿都是绝世名将。但是要论武功,还要数李靖,虬髯客和红拂女最高。而且李靖差不多活了八十岁,算是高寿。而且他在将近六十岁的时候还能踏足冰原,出征东突厥,实在是内功深厚。
《易筋经》算是内功中的最上品,之所以名气不如九阴九阳,那也是因为练的人太少了。《易筋经》的功夫转一身之脉络,系五脏之精神,周而不散,行而不断,气自内生,血从外润。练成此经后,心动而力发,一攒一放,自然而施,不觉其出而自出,如潮之涨,似雷之发。只要有外力入侵,身体自然而然会抵御,收放随心。
但是《易筋经》也确实难练,反正能练成的没有几人,除了李靖之外,也就是方证大师。之所以这么难练,那就是因为少林寺的《易筋经》只是一本佛经,学习者需要从佛经里自己寻找武学奥秘。而《易筋经》中真正的武学都已经被李靖学走了,以李靖的性格他肯定会把《易筋经》流传下来。
不过初唐时,国教是道教,所以李靖不敢把佛家武功传给自己的子孙,只能把它带进自己的坟墓。李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后陪葬昭陵,坟墓在咸阳城西北九嵕山的主峰上。昭陵是依山而建,想要进去难如登天。可是李靖墓只是外围的陪葬,所以可以图谋,但是也需要精通蜈蚣之术。
这一次公孙策去隐逸村最大的任务就是等到卓七叔的盗墓本领,如果计划顺利,最好能把暴雨梨花针也收入囊中。不过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崇庆七鹰死伤殆尽的前提下,如果这几个老者还在,恐怕就没那么简单了。所以公孙策的计划就是静观其变,放任卓云杀人,反正这几个老家伙也不是什么善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来源4:http://b.faloo.com/613767_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