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
在所有世家大族中有七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
士族政治萌芽于东汉中期,亡覆于唐朝末年。
有两个阶段最为辉煌,一是两晋南北朝,二是唐朝。
唐初虽然继承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寒门出贵子”成为一种可能,但是朝堂上的中流砥柱还是那些“士族子弟”,尤其是五姓七家,这些家族把持着大唐的各个衙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国家机器甚至可能运转不起来。
首先关注秦凌之事的是清河崔家,他擅杀四百死囚、大闹大兴善寺的事情一出,消息就传到暂居在程府别院的崔氏族长耳中。
当晚他就约见了崔家在京城的子弟,包括在皇宫中任职的千牛备身崔冲。
今早他频频出没与卢氏、郑氏、王氏等士族门阀子弟家中。
早朝,皇帝想治秦凌之罪的时候各个家族已经达成默契:一定要保下他。
事实已经基本清楚,黄门官吐字清晰的向皇帝禀报:“程府崔氏、房府卢氏之所以要保秦凌多半是受家族影响,李靖之妻却是和贾氏有交情,至于长孙尚书的妻子......”
黄门官说到这里突然听住,小心翼翼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没有再说下去。
他这样吞吞吐吐、支支吾吾,反到是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长孙无忌开口劝解道:“有什么事情就说出来,吞吞吐吐的掉人胃口,一点儿也不爽利!”
李世民也下令道:“长孙乃是近臣,有什么说不得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赶紧说出来吧!”
黄门官无奈,只得小声说道:“据查,崔氏曾经向长孙夫人许诺过,如果长孙家能够鼎力相助,事后崔家可以考虑让本族女子嫁给长孙冲!”
黄门官说话的时候觉得周围的温度似乎降低不少,稍微抬抬头,看见皇帝、皇后、长孙无忌都在恶狠狠的盯着自己。
尤其是皇帝和皇后,两人几乎是怒不可遏。
黄门官再不敢多言。
皇帝和皇后心中确实是震怒无比。
两人都非常看重长孙无忌,恰巧长乐公主李丽质与长孙无忌的大儿子年岁差不多,皇后就有意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外甥长孙冲。
虽然皇帝没有明确下旨,可是这件事情已是心照不宣。
如今长孙夫人又接受崔家的条件想要另寻高枝,这不是背信弃义吗?
唐朝时期极重五姓之人,并且民间一直流传着“娶得如意妻,必为五姓女”的俗语。
即便皇家人也姓李,但是却和那五大族中的李氏一族不同,只有清河或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赵郡或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才是正宗的。
而大唐皇帝虽为陇西李氏,但有一部分士族甚至认为皇家血统胡化严重,是大家族中的“破落户”。
所以有很大一部分贵族是宁愿得罪皇家,也不想娶皇女,五姓女才是首选。
长乐公主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嫡长女,对她一向宠爱有加,甚至比对太子李承乾还要疼爱。
长孙夫人做出这样的事情,皇帝和皇后怎会让长乐公主再嫁过去?
即便是亲妹妹长孙皇后也变色了,却听她说道:“我女儿教养不好,比不得崔家女儿,没有福气嫁入长孙家,以我看这门亲事就算了,以后不要再提起!”
李世民也说道:“我女儿还小,现在谈婚论嫁实在是太早,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吧!”
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自己还没有弄清怎么回事儿儿媳就没了。
说好的两家亲上加亲鸡飞蛋打。
长孙无忌觉得异常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他不知道崔家到底对自己的老婆做出了何种承诺,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长孙皇后没有再理会哥哥,向李世民说道:“一个能写出《侠客行》的孩子,一个能让数百人抬棺上朝为他死的人,能是坏人吗?陛下,既然事情已经查清楚,是不是该盖棺定论,赦其无罪了?”
李世民点点头,他是一个能够举一反三的好同志,通过这次的杀囚事件,他看到了秦琼在百官中的威望。
他确实曾经有点责怪秦琼和程知节在玄武门兵变的时候没有全心全意帮助自己,所以他们的食邑只给了七百户。
而尉迟敬德和侯军集的食邑都在千户以上。
“不能以一件事情而遮挡了几十年的功劳啊!”李世民喃喃自语:“要赏就多赏一些吧!”
李世民将旨意传了下去,这次三省没有为难,很快拟好敕旨:提升翼国公、宿国公食邑至一千三百户,将从大兴善寺搜出来的铜钱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554211_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