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经济如何发展》这本书,里面的理论是刘协尽量选前世那些浅显易懂的,可是诸葛亮和贾诩还是一脸懵逼。
看着他们一脸懵逼的样子,刘协表示无奈。
看来思想太超前也不是好事。
既然经济学你们不懂,那朕弄点农学,培养杂交水稻。
“孔明、贾诩,你们不是想见识那种亩产20石的水稻吗,朕现在就教你们如何培养这种超级水稻。”
刘协知道,亩产20石,只有在二十一世纪才能够做到,毕竟这个时代有先进的化肥、农药做支撑。
他也不求亩产20石,亩产10石就够了,这相比以往,可是足足高产了三四倍有余。
这种水稻一旦培养出来,就能够养活一亿多大汉子民。
大汉天下要想长久安定,必须解决吃饭问题。只要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念,他们还会造反吗?
“两位可曾听说过杂交水稻?”
二人摇头。
杂交?这个词怎么听起来如此不雅?
诸葛亮和贾诩二人相视一眼,却没有直言。
刘协何等聪明,一些就看透了二人尴尬之处。
“这个杂……超级水稻,就是利用不同的母株,培育出良种……”
利用水稻杂种的优势,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种子,称他为良种。
良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优于原来的植株。
这就跟人一样,近亲结婚,生下来的孩子极可能出现问题。
而远亲结婚,生下来的孩子,却少有发现问题的。
诸葛亮和贾诩放下手中《大汉经济如何发展》这本书,仔细听刘协讲解杂交水稻。
原来这样就能培育出超级水稻?想法太奇妙了,二人听得精精有味。
刘协告诉二人,寻找不同母株,可以从野生水稻入手。
“陛下,这样做真的能够培育出超级水稻?”
诸葛亮有些振奋的看着刘协,如果真能实现亩产二十石,大汉天下还会愁吃的吗?
“陛下,请您将培育超级水稻的重任交给我,我一定能将超级水稻快速培养出来。”贾诩直接道出心中所想。
如果他能培育出这种超级水稻,在这个重农抑商,民以食为天的时代,贾诩还不被百姓歌颂,万世扬名吗?
“陛下,臣也请求陛下将这个重任交给我。”诸葛亮居然要跟贾诩争夺这个任务。
“你们都想要这个任务?你们不想当谋士了?”
“不想了。”
诸葛亮和贾诩齐齐回道。
“你们不想成为三军军师了?”
“不想了。”
二人异口同声。
“好吧,既然如此,贾诩听令,朕封你为农科部部长,专门研究农业知识,这超级水稻是你研究的第一个项目,希望你不要搞砸了。”
“臣遵旨!”
贾诩大喜过望,他万万没想到,陛下会直接将这份荣耀给他。
“贾诩,朕建议你到江东,甚至是交州去研究超级水稻,因为那里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甚至是四熟,这样会让你的研究时间大大缩短。”
“臣遵旨。”
“你先别急,江东和交州还没完全收复,你不急着过去,你现在需要招募农业方面的人手,同时朕乘着这段时间,朕在给你写一本《水稻种植技术》。”
“谢陛下隆恩。”
得到这份殊荣,贾诩大喜过望,急忙下跪谢恩。
“陛下,那臣呢?”
刘协给贾诩交代这些事情,一旁的诸葛亮看得望眼欲穿啊,他多么希望自己能够代替贾诩,去研究超级水稻,为大汉立下不世功勋。
“孔明啊,你就留在长安,给朕研发军械吧。”
诸葛亮闻言,有些不情愿。
军械?
军械有什么好研究的,就算研究出类似于陛下那种“伯和连弩”,也抵不上研究出超级水稻的功勋吧,毕竟那种神器没法形成规模。
看到诸葛亮的样子,只是笑了笑。
“朕知道有一种超级武器,只需要一件,就能灭掉千万人的大军。”
“千……千万人!”
只是一件?
这怎么可能?
二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果不是从刘协口中说出来,诸葛亮和贾诩定会嗤之以鼻,出言讽刺。
“没错,能灭掉千万人的军队,而且仅仅只是一件。”
“不过这件武器对我们来说,太过遥远,难度太大,我们暂时不提,但是他的另一个亲戚,我们却是可以试验出来,这件事情就交给孔明你吧。”
诸葛亮听说一件灭掉千万人的时候,就彻底震撼了,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666513_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