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头上。
李烨立于此,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泾阳城。
历经沧桑,古老的泾阳城散发出古朴的颜色。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历来泾阳幽州便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门户。
如今这座风雨飘摇之城,被薛举的军队,险些洗劫一空。
往东看去。
薛举的兵力大部分聚集于此。
从高处眺望,薛举的部队,正往外冲。
城内的大唐士兵们,和薛举的士兵们拼杀在一处。
城墙外,是一片茂密的树林。
在树林的小道上,密密麻麻的士兵们,正大片向泾阳城涌了过来。
看身上盔甲,不可能是大唐的士兵。
薛举不亏是经验丰富的将军。
竟然能做如此巧部署。
墙内和墙外的敌人,内外夹攻,对大唐士兵做包围之势。
实在是很高。
“殿下,可想好怎么破敌军?臣有一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靖,被后世称之为军神。
行军打仗堪称是行家。
面对李烨时,他这个老将也要谦恭几分。
毕竟,人家是太子殿下,又是这次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这就是为官者的生存之道。
“李将军不不必顾虑,尽管讲来。”
李烨也想听听这个老将,在战场是如何部署。
毕竟,这种战场的部署能力,可不是看几本兵书,就能解决的.
以后,他还要面临很多的战争。
经验,最为重要。
“启禀太子殿下,如今的形势,的确与我方不利。不如我唐军,从各个方向突破。一旦一方突破,其余各方便可沿着其路线逃脱。如此便可牵制住薛举的兵力。”
这个问题,李烨也曾经来考虑过。
若是从一处突围,别人大批的兵力,聚集在一处。
逃脱的难度会增加。
而且,如今形势之下。
大唐的士兵们,也没有全部进入到泾阳城。
这些人数,也有几万人。
李烨点点头,便吩咐李靖。
“是时候放那三千人出来了。”
李靖遵命。
这三千人,就是陈庆之领导的白袍军。
三千人的队伍,一直紧随在大军之后。
如今,唐军围困,正是解救的好办法。
“传令下去。传令城内士兵,从东西南北四个门突破。重点是南门。”
南门处,敌军的力量稍微薄弱一些。
选择其做为突破口,是上上策。
白袍军,距离泾阳城,也不过是几里地。
按照事先的约定,城墙的士兵放了烟花。
那边,回应。
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陈庆之带领的白袍军三千。
已到达城墙下。
李烨所在的城墙位置附近,自然有士兵们把手。
远远看着三千余人的身穿白袍的战士,靠近。
不由得剑拔弩张,警戒起来。
“卫兵,退下。”
清了清三嗓子,便是威严道。
为首的一个身穿白袍的将军,翻身下马。
“主公,末将请命。”
李烨点头,也没多余的话,直接道。
“陈将军听令。命你带领属下,从泾阳城南门攻入。不得有误。”
陈庆之闻言,双手抱拳,恭敬道。
“是,臣一定不辱使命。”
有了这两层保障,大唐士兵们从南门突围便是没有任何问题。
陈庆之领了命令,带领三千白袍军,马不停蹄冲向南门。
薛举的部队,正全心从南门外攻入,准备将大唐军队包抄。
冷不防,后面却杀出一对身穿白袍的士兵。
攻其不备。
白袍军最擅长战术。
猝不及防的薛举队伍,单单是从背后被伤的士兵,不在少数。
中箭的士兵们,纷纷落下马。
白袍军各个都是以一当百的英雄。
顿时,厮杀声,喊叫声,不绝于耳。
大唐军队从里面突围,白袍军从外面进攻。
双重夹攻之下,薛举的军队渐渐败下阵来。
死伤的士兵们无数。
这就是战争。
战场上,唯有你死我活,方能分出胜负。
南门撕开的口子,白袍军功不可没。
眼看白袍军杀了进去,里面的大唐士兵们,从南门突围出来。
李烨和李靖的脸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http://b.faloo.com/637772_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