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战之无限外挂

德军坦克 1~2~3~4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dé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dé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ying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dé国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

  3型和4型坦克。但是当时的dé国军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1型”坦克(PanzerkampfwagonI),简称Pz1型

  2型坦克

  dé国“装甲战车2型”坦克Pz2型坦克

  Pz2型坦克

  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nacuidé国派遣陆空军支援弗朗哥政权,空军便是著名的“秃鹰军团”,而陆军包括“第88坦克营”,总共有200辆Pz

  1型和2型坦克,指挥官是冯托马少校(WilhelmRittervon

  Thoma),此人后来成为隆美尔手下的一员悍将。88坦克营的任务主要是训练弗朗哥军队,并没有参战的任务,但不甘寂.寞的冯托马还是争取到不少实战机会。dé国坦克部队在西班牙收获颇丰,发展出反坦克炮和坦克协同歼敌的“剑与盾战术”,并首次使用88毫米高射炮攻击坦克,效果惊人地理想。注意坊间不少战史作品以讹传讹,说隆美尔1940年在西线首次用88高炮打坦克。

  西班牙内战中苏联支援了共和军数百辆坦克,苏德坦克首次同场竞技,而苏联T-26坦克让dé国人大吃一惊。

  苏联T-26坦克

  T-26是和dé国Pz2型同一级别的轻型坦克,重9吨,正面装甲也是15毫米,但装备一门45毫米L/46(指炮管长度是口径的46倍)加农炮,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38毫米装甲,这样猛烈的火力dé国坦克直到1940年以后才赶超。事实上三十年代末期,苏军已经装备了比T-26更先进的BT系列快速坦克和T-28中型坦克,著名的T-34和KV坦克原型正在测试,可以说苏联坦克的研发已经远远领先dé国。西班牙共和军并不懂得怎样有效使用坦克,因此大批T-26坦克被弗朗哥的北非部队缴获,冯托马最后用苏联坦克组建了4个连。1939年,冯托马回国述职,在报告中称Pz1、2型坦克为“沙丁鱼罐头”,认为它们根本不适合现代的坦克战。然而德军军械署置若罔闻,依然大量生产装备这两款轻型坦克Pz%203型坦克,古德里安心目中的两款主战坦克终于在1937年定型生产。Pz%203型坦克将充当德军装甲部队的突击箭头,因此必须具备较好的防护、反坦克火力、和优异的机动性。德军军械署的性能要求是重量不超过24吨,最高时速达到35公里,结果奔驰的设计中标。Pz%203型坦克高2.5米,重量22吨,正面装甲先是15毫米,很快改为30毫米,西线战役爆发前再加厚到50毫米。Pz%203型使用扭杆悬挂系统,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300马力,公路时速最高可达40公里。Pz%203型坦克直到苏德战争初期都是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1943年停产时共有6,100辆出厂。

  古德里安要求Pz%203型坦克装备50毫米反坦克炮,但军械署则认为KwK36型37毫米L/45加农炮是德军制式反坦克炮,数量充裕,补给方便,应该采用。最后的折衷方案是先采用37毫米炮,但将炮塔设计的宽敞一些,为将来换装50毫米炮留有余地。1940年西线战役以后,希特勒下令给Pz%203型坦克换装50毫米长身管火炮,军械署再次自作主张,没有按要求装60倍身管炮,而是装了一门43倍身管炮。次年希特勒生日庆典上,他检阅坦克部队时发现Pz%203型坦克炮管不够长,当场大发脾气,结果军械署急忙给所有的3型坦克紧急换装L/60加农炮%20。

  (图)PZ3坦克

  PZ3坦克图册

  装备50毫米L/60加农炮的Pz3型坦克

  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构想中,Pz3型坦克将作为攻击箭头,一马当先击溃敌方的装甲部队,而它们身后的Pz4型坦克则提供炮火支援,摧毁敌方的步兵工事,因此Pz4型装备一门75毫米L/24低初速火炮,主要以高爆、破片弹攻击软目标。Pz4型坦克几乎就是3型坦克放大一个尺寸,但炮塔设计硕大无比,这个特点使其日后能够不断提升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0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http://b.faloo.com/p/469241/17.html

切换来源-当前为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