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结束的时间之后,宁采臣便是一直待在家中修炼。
也是在yin魂离体的第三天,其武道修为也是突破到了暗劲期。
从宁采臣开始接触修炼到现在,满打满算不过才区区一个多月的时间。
但不管是在文,武,道上,都是已经进入到了修炼的第二个境界。
这样的进度,只怕是让绝大多数的修士一身都是望尘莫及。
即便是对宁采臣天赋早已经是有了一定了解的花千骨,看着宁采臣这几乎可见的进度,都是忍不住微感心惊。
要知道,宁采臣本来就是三脉同修,难度极大,提升起来的难度也是远超旁人。
不过有得必有失,正因为修炼难度极大,但是每当宁采臣的修为做出突破,其实力的增强也远远不是一般修士所能够比拟的。
就如同此刻的宁采臣,虽然只不过是修炼一途中的第二个境界,但是其实力,只怕也是能够和阳神境或是暗劲期的修士抗衡了。
在这修炼的时间之中,府试放榜的时候也是近在咫尺。
贡院之中,此刻整座贡院都是被封闭了起来,在周围甚至是有着队队士兵巡逻守卫。
在里面,却是有着几十名官员正埋头在高可过头的答卷海洋之中。
科举考试作为大离王朝选取贤能之本,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不管是对于徇私舞弊还是评改,都是极为的严格。
不过不同于地球上那些所谓的数学,物理等,每一道题严格来说都没有完全准备的标准答案。
因此,在改卷之时,所有考生的试卷都统一糊名,将考生的名字遮盖封住,随后在主考官魏学海的监督之下,打乱抽签分到阅卷先生手中,严格防止有人徇私舞弊。
阅卷先生阅完一卷后,在试卷的后方写上评语。
如果是差的直接放弃,如果遇到中意的试卷,则写上推荐理由,上呈给主考官魏学海。
这类试卷被称为荐卷。
由魏学海从所有的荐卷中,择取有资格成为考生的名额。
而后再分别将所有的考生根据甲乙丙三等排列在不同的榜单之上。
要是以往的府试,魏学海并不会多么重视,只需要等所有阅卷先生阅完卷后,审阅荐卷就行了。
但是这一次阅卷的时候,魏学海几乎是全程陪同,每当有一位阅卷先生呈上来一份荐卷,他都会立马审阅。
原因,自然是为了宁采臣那一份能够引得文圣石像震动,且文气灌顶的答卷。
引得文气灌顶的答卷,别说是大离王朝,即便是整个天下,近数百年来都从未出现过一次。
因此,魏学海也是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答卷才能够做得到这一步。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魏学海所看见的答卷虽然说有许多还还算是不错,但终究只是中规中矩,算不得太过于亮眼。
不由的,魏学海心中也是有了几分焦急。
魏学海清楚,能够引得文圣石像震动,且文气灌顶,宁采臣的答卷的事情恐怕皇城之中也是知晓了。
只怕要不到多久,京城之中便会来人然后将宁采臣的答卷带走。
若是不趁着现在的时间赶紧观看一下,只怕以魏学海的官位,后面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原稿。
“嘶,这一份真的是由童生做出来的吗?怎么可能?即便是状元之才,只怕也莫过于此了吧!”
也是在这时,一道倒吸凉气的声音忽然从房间之中响起。
听到这道带着浓烈诧异和震惊的声音,魏学海等人均是顺着声音传来的地方看去。
刚好就是看见一个考官手中拿着一份答卷,双眼突出,脸上全是拜服和震惊之意。
看到这一幕,魏学海眼中一亮,心中隐隐有了猜想。
而后快步起身走到那名考官面前“我看看”。
说话的时候,还是海子街抬手将那考官手中的答卷拿过来。
手中的答卷被拿走,原本这名考官还是心中一惊脸上已经是有了几分怒意。
但当看清楚夺走答卷的是魏学海时,当即面色一敛,转而恭敬的站在旁边。
只不过视线还是时不时的将视线放在魏学海手中的答卷之中,眼中充满了叹服。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看着这一份答卷之上名为《过秦论》的这一片策论文章,魏学海久久没有回过神来,用呆若木鸡四个字形容再为合适不过。
“通篇一气贯注,如一笔书,大开大阖,且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从秦孝公到秦亡国这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概括地说明了秦之由盛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