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卢象升之死
孙承宗的死给了卢象升很大的震动,所以他下了一个决定。
和建奴死磕,以死报国。
此前,他曾多次要求高起潜向他靠拢,合兵与清军作战,但高起潜毫不理会。
也不给资源,导致他的粮草已极度缺乏,几近弹尽粮绝。
但是有些百姓还是明事理之人,他们看得出谁是在真正抗击建奴的,有些士绅看不过去,自己筹措一些粮食给卢象升送去,好歹没有让卢象升所率的兵马彻底断粮,因为断粮而自行崩溃。
卢象升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穿着孝服,带着几千麾下的天雄军兵将,一路从京师直追到了巨鹿一带。
而高起潜这个时候,也引数万关宁军抵达了鸡泽一带,两军相距仅仅只有五十里不足。
卢象升在这里迎来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战。
明军的怯战在建奴军入关之后不久,便被建奴兵将看了出来。
他们其实最初一段时间,还是很担心把明军逼急了,跟他们狗急跳墙,和他们进行决战,但是他们一路南下,攻城略地,明明已经探明大明军队距离他们并不远,可是很多大明军队却远远的看着他们四处大掠,却根本不靠上来找他们的麻烦。
这种表现起初多尔衮很糊涂,但是很快他便看出了原因,这些明军压根就没打算跟他们建奴军死战。
在他们上面,现在肯定琢磨的是其他事情,这大部分的明军,说白了就是奉旨进行一次武装大游行,毫无一点和他们建奴军决一死战的勇气,从上至下都畏敌如虎。
这一下建奴兵将更加肆无忌惮了起来,于是这才敢一直南下,攻到了广平府境内,居然一次大战都没碰上。
只有卢象升的一路官军明显跟其它大明的官军不同,也唯有卢象升这路人马,在离开京师南下之后,始终吊在建奴大军后面,抽冷子就给建奴来一下恨的。
于是建奴意识到了卢象升和其它明军官兵以及当官的不同之处,也唯有卢象升这路人马,是想要真正的抗击他们建奴大军。
被卢象升这么惦记着,建奴也觉得不好受,背后跟了个卢大刀,虎视眈眈的总想扑上来咬他们一口,这回去路上,要是被卢大刀给堵上的话,那么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麻烦就大了?
于是建奴决定,要彻底解决卢象升,而地点就选在了巨鹿一带。
后面的事情所有人都很清楚,建奴调集了三万多兵马,将卢象升所部包围了起来。
卢象升派人找高起潜求援,高起潜拒不发援兵救援卢象升,最终眼睁睁的看着卢象升力战而死,壮烈殉国。
建奴在消灭了卢象升所部之后,立即对高起潜所率的这几万关宁军以及其他各路官军发动了猛攻。
高起潜畏惧建奴如同虎狼,所率兵将直接逃跑,结果不识路,中了建奴的圈套,在建奴大军的攻击之下,溃不成军,高起潜仅仅率领了少量官军护卫着他,逃离了战场。
但是几万大明北方的精锐,也在这一战之中,彻底被高起潜所葬送。
高起潜为了逃避责任,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卢象升。
杨嗣昌听闻卢象升战亡,根本不相信,便命人去查看,查看的人回复,卢象升身中四箭、三刀,负伤力竭而死。
他的一名亲兵为了保住他的尸体,伏在了他的身上身中二十四箭而死。
杨嗣昌准备将这一消息上报给崇祯,可是被高起潜阻止了,因为高起要潜兵败的罪责推到卢象升身上,另外也掩盖了他们这伙人畏战避战的表现。
高起潜还不让人为卢象升收尸。
杨嗣昌为了四正六隅的计划,他妥协了,同意了。
以至于卢象升身死数十日,朝廷都没有派人为其收尸,倒是当地百姓闻之消息,赶去战场上找到了卢象升的遗体,有人捐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暂时将卢象升的尸体收殓了起来。
这些消息皆被高起潜等人隐瞒不发,崇祯在这几十天时间,都不知道卢象升在什么地方,直到后来实在是掩盖不下去了,高起潜才不得不把卢象升兵败身死的消息告知了崇祯,崇祯这才派人去把卢象升的遗体收殓了回来,但是因为高起潜等人的阻挠还有栽赃,卢象升身死之后,没有获得崇祯给予的任何嘉勉,也未给其家人任何抚恤。
而建奴大军此次入关,其实也确确实实没有想过,通过这次入关,来夺取天下,他们的目的依旧很简单,依旧是入关大掠,裹挟人口出关,从根本上继续削弱大明在北方的统治能力,有朝一日待时机成熟之后,他们才会挥师再次入关,夺取大明天下。
所以在卢象升战死,他们又击溃了高起潜所统领的明军之后,便立即继续在北方大掠。
杨嗣昌错误估计建奴大军南下的行为,认为建奴南下攻入京畿,必会只是劫掠一番就走,认为京畿有镇守大量兵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